泉润非遗,美好生活。10月29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大赛决赛在书苑广场举办。40多位技能组选手和20多位青少组选手经过上午、下午的“闭卷考试”,最终有6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8人获得三等奖,22人获优秀奖,还有入围奖若干。与此同时,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莱芜区的文化和旅游局分别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佳组织奖。
本次大赛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黄河·济南时报、济南市旅游联合会传统手工艺人分会承办,书苑广场协办。
(资料图)
非遗人现场比拼,“泉城非遗娃”惊艳亮相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各秀绝技、大展绝活,一件件饱含匠心、精巧别致的非遗作品,在让专家评委、市民观众赞叹不已的同时,更集中展现了非遗与当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彰显了济南非遗人的创新智慧。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大赛自今年8月4日正式启动以来,吸引数百位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爱好者踊跃报名,甚至不乏淄博、德州等山东其他地市以及河北、河南等地的爱好者。他们中,有多次获奖的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如频繁登上热搜的“蔬菜布艺老太”赵志纯,济南市工艺美术大师范道玲及作品被六小龄童、马未都等多位名人收藏的9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梁长乐等;也有热爱手工创作的民间艺人、拥有手工艺专长的业余爱好者及来自济南多所小学的“泉城非遗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近年来,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济南下了大力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将非遗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将非遗文化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办方相关人士介绍,为充分激发青少年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非遗艺术创作水平,点燃更多青少年学非遗、秀非遗、用非遗的热情,本次大赛首次专门设置青少年组别。
“在得知大赛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号召学校学生参赛。泺口实验学校共有4名学生进入决赛。”带队老师黄召全介绍,泺口实验学校是济南市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签约校,被确立为“非遗进校园”基地校,特别是将烙画这一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程,已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学校有个烙画社团,平时不少学生在里面进行学习交流,这次孩子们更是踊跃参赛,因为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次难得的比拼机会”。
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彰显泉城非遗新活力
大赛决赛采取现场实操、现场评比、现场颁奖方式进行。
技能组分捏塑类,雕刻类,民间工艺类,烙画、编制类4个组别,青少组分捏塑、纸艺、烙画、麦秆画类和扎染类两个组别。3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凝神创作、屏息勾勒,彰显各自最高水准。
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文化学者、文化企业家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根据参赛者技法熟练程度、技法细腻程度、技法难度、技法速度及完成作品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完整性等进行综合评定。技能组一等奖奖金2000元/人、二等奖1500元/人、三等奖1000元/人;青少组一等奖获500元书券/人,二等奖300元书券/人,三等奖200元书券/人。
大赛评委之一,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元元表示,从本次大赛中可以看到济南非遗一些可喜的发展。首先,大赛内容丰富,涉及面塑、剪纸、扎染、烙画等多个类别,最大限度展示了济南手工艺项目的技艺水平,营造了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学、比、赶、超”的浓厚氛围;其次,参与面广泛,从青少年到80后、90后再到两鬓斑白的非遗坚守者纷纷前来参赛,“这让我们看到了泉城非遗的代际传承,每一种文化能够良好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的有序传承,相信这对于非遗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将助力良多。同时,我们还在比赛中看到了泉城非遗人的守正创新。”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本次大赛的一等奖作品——剪纸《泉润非遗 美好生活的应用》,“这组作品以剪纸的方式,将荷花、泉水等元素应用于包包、鞋子、旗袍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很好地诠释了大赛的主题‘泉润非遗,美好生活’,而这样的作品,在大赛中并不少见”。
“非遗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还是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上开新局’,本次活动的举办,就是要进一步激发非遗内在活力,推动实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主办方相关人士表示。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