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书画 | 溢彩流光写风情

2022-11-20 17:14:46 来源:教育联播网


【资料图】

秋篁(国画) 1995年 叶其青

“岭南水乡画派”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画家大多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容奇镇,后因容奇镇与桂州镇合并为容桂镇,因此又名“容桂水乡画派”。当时,汤小铭、徐坚白、欧洋、何克敌、张幼兰等著名画家先后到当地“蹲点”和办班,指导当时的“工人业余美术组”出墙报、写宣传画,此举使一批青年工人美术爱好者得以逐渐掌握了绘画基础,并对国画情有独钟,自发成立了“容奇青年工人业余美术组”。此后,该地的画家不断举办展览、写生等活动。上世纪90年代初,容桂水乡画创作群体的影响开始逐渐扩大,先后在台湾、香港、澳门、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举办联展及个展。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容桂水乡画派”已经发展为岭南画派的重要而独特的分支。截至今天,“岭南水乡画派”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史。

日前,“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岭南水乡画派主创人叶其青,第一代艺术家叶其嘉、何婉薇、何存义,第二代艺术家陈玉莲、钟雪梅、谭小结、徐碧贤等四代艺术家,以及美协艺术顾问苏晓峰,本土艺术家周庆杰、周文标共25位艺术家的近60件作品。“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家们大多来自容桂本地。容桂的风土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艺术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艺术土壤。策展人红梅介绍,由于地域和文化的独特原因,“岭南水乡画派”直接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其主题、意境以及技法等方面多有传承。尽管如此,“岭南水乡画派”在内在的文化规定性上却与“岭南画派”大相径庭。从风景画中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视角来看,无论刻意为之还是野生自然,只要将其视为艺术主题,它其实已经是包含了主体意识的观照。当一片自然被当作艺术主题来感知的时候,它本质上是人与物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全部关系的一部分,而景观再现的视觉传统从一开始就在这个关系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徐虹认为,“岭南山水画派”的作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方面在大的结构上令人感到新鲜、新奇,有对大自然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描绘上,每一笔都充满了感情、有生活气息,仿佛看到了笔触背后艺术家的欢愉、欣喜之情。“他们的作品既饱满又亲昵,既有棱棱角角的触摸感,又非常优雅和流畅,有一种气氛在围绕着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生活,是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这或许是岭南山水画派50年以来还继续保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徐虹说。

水田、古榕、远山、蚕房、渔船、村舍……“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家纯然在自身的文脉传承中表征了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由衷认同和热爱,这种描绘被放置于当下的社会总体环境中则是具有了某种现实性的精神家园的意味。

“岭南水乡画派”将对家乡景观的由衷热爱而产生的自足和自豪感与精致典雅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趣相结合,因此,尽管同样采用“岭南画派”雄健和秀雅的风格,但后者包含的,却是对家乡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真挚热爱以及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岭南水乡画派”的艺术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但却不流于粗野媚俗,这为以表现文人士大夫情怀和审美品位为旨归的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难能可贵的崭新生命。这一点在“岭南水乡画派”的大部分艺术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而在主要创立者叶其青的系列作品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主任编辑孙欣观赏展览后表示:“我有两个深刻的感受。首先,这个画派的精神内核源于对乡情、乡愁、乡土的一种追问。其次,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坚守和探索。这在艺术家非常丰富多样的表现题材、兼工带写的创作方式、色墨并重的语言特点当中都能看出来,艺术家在致力于打造一个活泼泼、积极向上、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生活景观。他们虽然是几代艺术家,但是他们始终有艺术理念的一贯性,是在岭南画派的基础之上自出心境、发出个体生命理解的一种表达。”

今天,“岭南水乡画派”所面临的时代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国人和世界的广泛重视,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就成为艺术界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岭南水乡画派”四代人持续50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不但是为自己的家乡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竖起了一座丰碑,同时也是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回应。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