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今天我给大家讲婚庆摄像
一、摄像机的分类:
由于摄像机品种较多,生产厂家各异。因此分类方法也不一样。一般是根据摄像机的质量性能和各自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广播级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但其价格也最高、体积大、重量重。专业级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轻便,与广播级在指标上不一定有明显的差距,主要是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不同,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如广播级。例:高温、低温、防潮湿、防水、防虫、防磁等方面,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下就无法正常的工作,它适合于新闻采集等机动灵活的摄像工作,也是我们婚庆摄像的主力机型。而家用级摄像机则属于经济、小巧、操作简单方便的摄录一体机,主要供家庭生活摄像和一般工业、交通、商业等单位监视用。
二、电视画面
当我们打开电视机,用放大镜头近距离仔细观察电视屏幕,你就会发现上面分布着一排排等距离的,以红、绿、兰三色为一组的光点或光栅,这些点被称为“像素”。电视画面正是由这些像素所显示和组成的。目前我国通行电视技术标准为:625行,每行800多个像素,每帧画面共约52万个像素。这些像素是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单位面积上分解出的像素越多,那么显示的画面越清楚,越接近于真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去追求高像素,高清晰度,原因有二:一是大幅度提高像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成本的成倍提高;二
是我们人眼的视觉锐度。正常人的视觉锐度是在正常距离下小于0.1毫米的一个圆圈,我们都会把它看做一个实点。也就是说,小于0.1毫米的东西我们就看不清了。科学家在研制电视时就是以人眼的锐度确定了电视机的清晰度,也就是沿袭到今天的29英寸以下的230线和29英寸以上的400线,我们今天的有线电视实际上是机顶盒前数字的传播线路,机顶盒后的av信号和4轴芯、s端子、信号。前者230线,后者约400线,这样的电视画面已经相当清晰了,据了解,大部分的用户使用的都是av线,也就是说,它的清晰度是230线,相当于约23万-----25万像素。
我们现在所使用摄像机的像素指标都是80万像素,画面用约50万像素,其它用于防抖等功能上。
家用级摄像机与广播级摄像机在像素指标上都是80万像素,数量上是没有区别的。
彩色照片,电影画面与电视画面都属于平面造形艺术,因为它们依附于不同物质载体也就表现了它们的造形效果和视觉感受。电影画面是反光体,而电视画面是发光体,这两种画面的物质载体、呈现方式不同。因此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长和局限,屏幕显示特性使电视画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
电视画面是不同强度的电子束撞击屏幕上的发光体产生出不同亮度、不同色彩的亮点直接作用于人眼,所以在色彩表现上彩色亮度偏高,在特定光线条件下,现实中一些色彩并不是很明亮的物体通过屏幕显示而显得较为鲜亮,特别是色光三原色-------红、绿、兰更加明显。这就导致电视画面在表现色调层次丰富的景物时不能充分表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色调中间层次减少造成色彩表现上一定程度的失真。
正常人眼可以辨别出的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有600种之多。在电影银幕上将同一色相的 1 光度变化表现出100多个层次,而在电视屏幕上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仅有30多个层次。
屏幕显示的局限性使电视画面在还原景物色彩、层次上更加困难,特别是景物周围光线亮度过高或过低时,色彩失真现象更加严重。
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
电视屏幕在接通电源后有个基本亮度,主要是由电路本身的杂波信号影响所致,构成了无节目信号时的最低亮度。因此画面表现的是夜景效果时,画面上大面积亮度较低,甚至低于无信号时的基本亮度。由于杂波信号的影响,使画面中应暗的部分暗不下去,应表现为黑色的夜幕在画面中呈现的是黑灰色。
由于电视画面中屏幕显示无纯黑部分的局限,所以我们在表现暗色调和黑色调时就要调动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明来衬暗。在表现夜景效果时,为了追求逼真的画面效果与其说要处理好暗的画面部分,不如说要处理好画面中亮的部分。
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
电视画面上极明亮景物和极暗景物交界处,景物亮度间距悬殊的交界处,由于强光向弱光处漫射,使电视画面很难表现极明亮物体,特别是发光体的轮廓线。比如: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室内窗口处周围的景物,由于窗户外阳光照射亮度较大,窗内无光线直射亮度较低,形成较大的亮度差距,在窗框周围就会出现明显的光漫射现象,使窗框线条不清晰,在夜间拍摄路灯及其它发光体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电视画面某一点亮度较高时,此点在荧光屏上受电子束冲击也强烈,当电子束突然消 失时,被撞击的光点亮度不会立即消失。在屏幕上迟滞一会儿才逐渐转暗消失。如果在一个极亮光点位置上紧跟着一个较暗的景物,就会出现从一个画面上留下残像的现象。在夜间拍摄发光体(如路灯、车灯、火堆等),如果摄像机拍摄时运动过快也会造成强光在画面中的位移产生拖尾(慧尾)现象。
综上所述:屏幕显示的种种局限性是目前电视技术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表现。如何针对电视技术特性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造形艺术表现上的优势,避开技术表现的局限性,是每一个电视摄制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电视编导应知、应懂,在编剧、策划时提前考虑到并处理好的问题。
电视画面,是一个立式横向的长方矩形,它属于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主要的特点就是要在长与宽的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度空间,以致于四度空间现实生活。
电视屏幕的外形状是一个具有明显边缘的平面体。抽象的看就像一个倒放的长方体,一个立式横向的矩形框架,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框架对于电视画面来说不仅是一种存在形式,在电视画面造型过程中还起着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等直接影响画面内容和观众心理的作用。
通过框架对被摄物做不同范围的截取,构成不同的视觉样式,形成电视画面的景别。景别反映了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通过不同景别的调度,一方面可以在画面中突出某些细节,另一方面又能去掉不需要表现的景物,将有价值的形象保留在画内,并使留在框架内的景物具有某种表现意义。景别的变化对电视观众来说就是观众与被摄物体视距或视点的变化,它不仅直接左右着观众对被摄景物的观看范围,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移情作用。
三、电视景别
说起景别,人们就会想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专用名词,还可能知晓它们分别意味着画面中景物的范围和主体的大小。但是,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这些表面化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拍摄中,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繁冗的部分,而保留那些本质的、主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与节奏。
一、远景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人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很小。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如果细分,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大远景的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简单清晰。远景则一般表现一些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如,战争的场面、群众集会、田园风光等。远景画面的特点是开朗、舒展、渲染气势,一些宏大形体的轮廓线能够在画面中表现清楚。一句话说的很精辟“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的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主要任务。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朗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体现在“远眺”“眺望”的意境上。
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主体透视效果,所以远景尽量不要用顺光,要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要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景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另外,由于电视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在屏幕上有损失,这就要求摄像者处理远景画面时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拍摄时摄像机的运动也不宜太快。
二、全景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 动空间。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全景画面将被摄事物或场景的全貌收进画框,使观众对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完整地了解。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感知和把握是直接的、无间隔的,其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完整形象更真实、更客观。因此在纪实性节目中,由于全景画面具有无间隔地直接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使其充当了介绍、纪录和表现的重要角色。
同时,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人是电视艺术表现的中心,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即人物性格、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外化形式是全景画 3 面特点之一。大景别(远景)中,人物所占比例过小,小景别(近景)中难以反映人物的活动空间和全身动作,而全景将被摄人物全身收入画框,并留有一定的环境空间,框架线条平静笔直,人体运动活跃多变,二者形成很好的烘托和映衬关系。
全景将被摄主体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可以通过典型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的人物。环境对人物是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人物和物体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在一组人物的近景之前或之后,加进一个所有人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将会使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一般说来,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因些拍摄时应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全景往往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物体的一般性质及其空间位置,表现出周围环境与被摄主体的相互关系。拍摄全景时,摄像人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帮衬内容表达并加强纵深感。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此外,该场景其它小景别画面的色调和景调应以全景画面为基础,并注意所有画面总体光效的一致和轴线关系的一致。
三、中景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较之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中景画面对于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表现。作为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中景画面可以将其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来。中景使被摄体外沿轮廓局部出画、分切,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和力的分布,而其内部结构线则相对清晰起来成为画面结构的主要线条。比如表现一棵参天大树,当画面以全景推向中景,树木的外形逐渐被“排挤”出画面,苍劲延秀的枝干则逐渐成为富有力度和变化的结构主线。可见,中景画面削弱了外沿轮廓线的表现因素,加强和突出了物体内部结构线的表现因素。
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因为中景即能给人物以形体动作和情感交流的活动空间,又不与周围气氛、环境脱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当中景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不是人物间的空间位置,而是人物视线的相交点和情绪上的交流线,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以人与物的连接线为结构线。
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富于变化。特别是当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时,这种情节中心点的不断转换,要求画面结构随其变化而变化,要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这就对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中景画面所表现的基本空间有一个准确地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随时审视被摄人物的动作变化和情节中心点的变化,把握好这些无形的线条所组成的结构关系。
当中景画面的拍摄对象是物体时就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如何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一斑而知全貌,对摄像者来说就不仅是一个电视画面构图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的能力问题。
四、近景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的画面,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
人物处于近景画面时,眼睛成为主要的形象因素,因此电视剧拍摄中对主要演员的近景镜头一般给以眼神光处理。近景画面中被摄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流转,眉毛的挑皱,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内心波动所反映到脸上的微妙变化已无任何隐藏之外。不仅人眼成为心灵之窗,最传神的地方,而且观众与被摄人物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了。人物的表情变化给观众的视觉刺激远大于大景别画面。所以我们说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用视觉交流带动观众与被摄人物的交流,并缩小与画中人的心理距离,这是电视画面吸引观众并将观众带进特定情节或现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世界各国大多数电视新闻节目或主题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多是以近景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近景画面由于其画面空间的近距离和画面可以充分地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义意的局部。观众在大景别中看不清楚的局部动作和细节能够在近景画面中得到视觉满足。
比如,看一个杂技演员倒立反身以双腿过头的动作夹起一叠瓷碗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会移到脚尖处。用全景显然难以将富有意义的脚夹碗的动作表现出来,而近景画面则将画框接近动作区域,非常突出地表现了脚尖腾挪、周转和夹起瓷碗的完整过程。这种以景别的变化接近被摄体富有意义的局部,正是电视画面表现的特长。
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较多,观众对近景画面的观察更为细致。这除了近景所具有的独特表现能力外,主要也是由于电视节目播放的屏幕较小的特性所决定。所以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主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
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限制,对焦距的要求准确,当被摄主体运动时更是如此。由于近景画面中地平线已基本消失,空间透视的差别很难看出来,观众有与画中人物同处一个空间之感,摄像人员应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感与现场感。
近景画面中主体周围环境的特征已不明显,背景的作用大大地降低,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避免杂乱背景喧宾夺主,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主体人物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此外,近景画面人物表情暴露无遗,一丝一毫的“出戏”都将破坏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影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有个别新娘表情呆滞、木然,在婚礼上对周围的氛围毫无反应,目光呆滞、神情茫然、零表情,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如拉出中景或全景来表现舞台上人物间的活动。
在拍摄女司仪时也应注意到她们的年龄、相貌等问题。曾经有一位女司仪要求我不要把她拍的人头太大了,因为她必竟是50多岁的人了,我对她基本上用的中景,观众听声音、看形体都认为是30多岁的人。如果用近景,那就很容易识别出真正的年龄了。
五、特写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画面的画框较近景进一步接近被摄体,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特写镜头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比如:一只握着的拳头以充满画面的形势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它已不是一只简单的手了,它象征 5 着一种力量,或寓意着某种权力,代表了某个方面反映出某种情绪等。在造型上,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仿佛将画面内情绪向外推出,从而创造了视觉的张力。
特写画面在表现人物面部时,提示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其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形成一种区别于戏剧舞台的电视场面调度。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物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于做转场镜头。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明确的特点,在场景转换时,将镜头画面由特写打开至新场景,观众不会觉得突然和跳跃。
在多机拍摄时,由特写景别切换为其它景别,一般也不会出现跃轴的现象。
特写画面在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色彩等方面也很重要。与远景注重“量”的表现相比,特写更讲究物体“质”的表现。特写画面表现景物时,可把近距离才能看清的极微小的世界放大呈现出来,表现物体时,可将其全部细节展示于观众面前,让人不得不仔细去看。而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可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就拿人的皮肤来说:老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等,他们之间的皮肤质感决不相同。不同质感的皮肤是对人物年龄、性别、职业的一种形象、外化的表现。因而有人称特写是表现皮肤的景别,更确切地说,特写是表现质地的景别。
总之,特写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如同诗歌中的“诗眼”,音乐中的“主音符”,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由于其空间关系的独立性,可以很自然地成为画面语言连接的纽带和重心,是节目编摄影者需着重注意,着力表现的一个景别。
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大,使特写成为剔除一切多余形象的“特别写照”。另外,还要严格控制好画面的曝光量,对过暗或过亮的物体不能依赖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系统,而应用手动光圈将曝光量调到最合适的位置。因为画面曝光的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失去质感的特写是没有艺术力的。此外,当面对一些空间复杂的景物或场面时,也不宜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应避免由于特写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使观众对物体所处环境茫然不知,出现空间混乱感。
六、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观众在看电视时,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画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形象时而全貌,时而展示细部,时而„从视觉感知上使观众或远或近地观看一个物体成为可能。电视景别的变化适应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形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以景别跳度、视点跳度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比如:远景画面接大远景画面,再接全景画面,节奏舒缓;两级景别的镜头相组接,如全景接特写,节奏就跳跃、急切。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
不同景别的画面包括不同的表现时空和内容,实际上是摄制人员在不断地规范和限制着被摄主体的被认识范围,决定着观众视觉接受画面信息的取、舍、藏、露。由此引导观众去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对画面景别的调度,实质上是对观众所能看到的画面表现时空的调度。运用不同景别,有效地支 6 配观众的视听注意力并赋予被摄主体以恰如其分的表现意义,是电视编摄人员的重要创作活动。一个电视节目中景别运用是否得当和有效,是检验创作者思路清晰与否,表现意图明确与否的重要尺度和标志。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