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人金不换:黄河水作根,豫剧戏为魂

2023-02-21 14:07:59 来源:教育联播网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在基层演出 金丹 摄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父老乡亲》,正是河南省鹤壁市豫剧院院长金不换童年经历的真实写照。

河南省封丘县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之一,“‘祥符调’不用问,不是‘许门’是‘蒋门’。”由此可见,“许门”和“蒋门”,是豫剧“祥符调”的两大源流。“蒋门”是现在的开封市杞县朱仙镇;“许门”是现在的新乡市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如今,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被戏曲专家和广大戏迷公认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之一。


(相关资料图)

封丘县的戏曲沃土,让金不换在心中埋下“成为一名戏曲演员”的梦想。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也让被誉为“戏曲之乡”的封丘县的传统戏曲悄然复苏。许多老艺人、老演员自发聚集,恢复了传统的戏台班子。金不换就是在这个时候对戏曲表演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最终让他成为了一名职业戏曲人。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内容繁杂、行当众多,无论想学好哪个行当,都必须具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毅品格。金不换还不满10岁时,就跟着封丘戏班子里的师傅学压腿、踢腿、倒立、抢背……12岁时,他凭着从小练就的扎实戏曲功底,考入鹤壁市豫剧团学习、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牛得草先生的谆谆教诲,让他成为1982年那批学员中年龄最小、练功最刻苦的演员。他刚考入鹤壁市戏训班学习,练念白时,老师说他“舌头没有捋直”,为了纠正自己的发音,老师把他拉到剧团院的一口大水缸前,让他把头探进水缸里练习念白……于是,每天早上6点钟,他会准时“入缸”。

有戏迷朋友说:“金不换是为戏曲舞台而生的人!”金不换觉得这是大家对他的肯定和激励。作为一名在河南戏曲舞台上奋斗、工作了40多年的文艺工作者,他深知自己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农村娃,成长为今天能为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出力流汗的戏曲工作者,是赶上了好时代,是幸运和幸福。他说:“我是以扮演古装戏角色受到戏迷朋友、专家老师喜爱和认可的演员。为了感谢党和人民群众对我的教育、培养,2019年初,我带领我的团队创作、编排了豫剧现代戏《大石岩》。这部戏也是我40年戏曲舞台生涯的里程碑。”

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原名《头雁归来》,是根据全国军队转业干部模范标兵、河南省第8届优秀复转军人徐光的感人事迹创作、编排的一部现代戏。徐光放弃郑州舒适的退休生活,回到他的老家鹤壁淇县大石岩村,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让一个荒凉落后、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焕然一新。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戏曲舞台上的人大代表,金不换深知能够及时、准确地用戏曲形式歌颂时代英模的重要意义。于是,他迅速带领团队在淇县大石岩村扎下根,历时数月,创作出深受社会好评的豫剧现代戏《大石岩》。

令金不换欣慰的是,从2019年初至今的3年多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石岩》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我们这部戏不仅在河南省政府举办的戏剧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拍摄成了戏曲电影,并且到河南省人民会堂、北京梅兰芳剧院和封丘的各个剧场演出,每一次演出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金不换说。

从2000年开始,金不换成为鹤壁市豫剧团的领头人,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带领剧团进农村、下基层,把舞台放在田间地头,每年为农村地区演出300余场,深受广大戏迷朋友的喜爱。2000年,他获得了中国戏剧的最高奖——第十七届梅花奖;2004年,他主演的戏曲电影《七品知县卖红薯》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2005年,他主演的豫剧近代喜剧戏《伙夫县长》被评为文化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2021年,他主演的豫剧现代戏《大石岩》获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吃水不忘挖井人,黄河水养育、培养着我高远的戏曲梦想,也让我在40余年戏曲表演生涯里,始终秉持着‘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信念。今天,我有幸赶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不辜负家乡人民的养育和厚爱,为新时代戏曲舞台事业奋斗终生。”金不换说。

2023年2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豫剧人金不换:黄河水作根,豫剧戏为魂》

↓ ↓ ↓ ↓ ↓ ↓ ↓ ↓ ↓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