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开展

2023-04-27 16:05:34 来源:文旅中国


【资料图】

4月26日,“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展。

本次展览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成果系列展览之一,首次集中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器物代表性纹饰及其演变的历史脉络。展览展出文物200多件(套),展示了不同时期岭南纹饰的形式风格和装饰手法。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西汉南越国、五代南汉国的都城王宫核心,也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地方行政官署所在地。作为广州老城中心,宫署遗址堆积深厚,出土遗物丰富,反映的社会历史涉及方方面面。本次展览首次集中选取与纹饰相关的出土文物,按照时间线索,通过“印纹悠古”“花叶婆娑”“盛世雕饰”“百花齐放”“花花世界”五个部分,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纹饰艺术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

纹饰储存着历史的信息,见证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本次展览在展示不同纹饰之余,通过追溯该纹饰的起源、流行地区,展现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

南越国宫署遗址中装饰于踏跺上的熊饰,可以追溯到上古熊的传说,及战国楚地的熊崇拜文化。汉代吸收楚文化,多以熊饰用于诸侯器物中,如河北保定、河南永城、江苏盱眙、山东洛庄等汉代诸侯王级别的高等墓葬中,均出土有团熊纹饰。这类团熊纹饰同样也出现在南越国内,宫署遗址的熊饰踏跺、南越文王墓的鎏金熊形铜节约,纹饰造型推测与中原的源于同一范本,也反映了汉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本土扎根。除熊饰以外,包括菱形纹、文字瓦当、云气纹等装饰纹饰的借鉴融合,是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其中一例,折射出的是这一时期岭南文明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岭南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另一体现,是长期以来与海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晋南朝以来,随着佛教传入而大量流行的莲花纹,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忍冬纹也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植物纹饰题材之一,其发展和演变糅合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比较典型的纹饰“西体中用”。忍冬纹源自古希腊棕榈叶纹、莨苕叶纹母题,后吸收印度犍陀罗文化,随佛教东传入华,与本土云气纹嫁接,复合出藤蔓样式的忍冬纹。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实证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建院以来,南越王博物院已先后举办瓦当专题、文字文物专题展,通过系列考古资料整理成果展,从大量的文物信息中抓取历史线索,从不同角度为公众解读广州历史,解读广州文化。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许建梅 摄)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