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宇宙(综合艺术) 2023年 郅敏
郅敏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艺术家,创作了很多作品,也获得了许多奖项。以他近期获得的两个重要奖项为例,2019年,他的《鸿蒙》获得“明天雕塑奖”年度大奖。2022年,他的《二十四节气——立秋》获得第39届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雕塑类金奖,这是有该奖项以来,第一个华人艺术家获此殊荣。
郅敏的创作为什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其中最独到、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把时间作为方法”,这是郅敏创作方法论最突出的特点。这意味着他在创作中始终站在时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时间看做切入个人创作的路径。这体现了他的敏感。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大家一直比较多地将关注重点放在空间上,而对时间,这一观察当代艺术的重要维度却常常被忽略了。郅敏把时间作为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从时间的角度来把握艺术的当代性,从时间出发,去建构自己的艺术系统,探寻时间背后所蕴含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意义。正如罗莎琳·克劳斯所说的那样:“任何空间组织中都隐含着时间经验的本质”。而这种时间经验正好是郅敏所想要的东西。
(相关资料图)
郅敏的“河图洛书”系列、“天象四神”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就是他时间方法论的代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明确呈现出了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它们是文化根源的问题、文化传承问题、文化身份的问题等等。他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挖掘,让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建立起时间上的联系。郅敏作品的时间,都是建立在传统时间基础上的,是从华夏大地的农时、土壤、气候、条件中生发出来的时间。
通过对传统时间的回溯,以当代人的思路和想象,对传统进行当代转化,让遥远的历史变得有温度,变得可感、可触,是郅敏创作方法论的另一个突出之处。
在郅敏的作品中,时间的影子无处不在:《立表测影》,以古老的计时方法,解释了历史和时间之间的关联;《观象授时》从古人对四时天象的观察中,把握时间变化和大自然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的农耕宝典;《岩石循环》是时间的过程;《温度》是时间的变化;最能体现郅敏的野心和气魄的还是《鸿蒙》。鸿蒙是天地之前,时间之前,自然之前,也是历史之前,这是对开端的追溯。因为这件作品,郅敏获得了2019年“明天雕塑奖”的大奖。
如果说郅敏在北京举办的“点——郅敏作品展”是他对时间的一次尽情演绎。那么此次郅敏在湖北美术馆推出的“时间的温度”更是将时间的方法推向了高潮。展览分为4个部分:“自然的能量”将具有不同温度值的事物,远至冥王星、月球,近至人体等各种形形色色事物的温度呈现出来;“人文的火焰”从陶瓷的烧制入手,让燃烧的行为和自然泥土、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生关系,让它产生无尽的变化;“历史的颜色”是大块面地用陶瓷的色块,来描述从商代到清代的陶瓷演进,让陶瓷的历史变得五彩缤纷;“未来的光芒”则是立足今天对未来的展望。在这里,时间和色彩、温度一起,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
显然,从时间出发选择媒材是郅敏艺术创作中实现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化,让手艺与科技高度结合的重要方式。
郅敏的创作历程正好应了“四十不惑”的说法,他在进入40岁的时候,用《跳崖》一文表达了内心的转变,在这个时候,他真正确立了以母体文化作为切入口,重返传统时间,回溯文明历史,在过去和当下的对话中,生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的工作目标。
郅敏本科学陶艺,研究生期间也在材料工作室,他个人的文化选择和他所擅长的陶瓷材料和技艺正好获得了一致。应该说,郅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材料和当代表达之间的矛盾,他用陶瓷作为主要材料的一系列的作品,在骨子里是民族的、传统的,在形态上和呈现方式上,又是新颖的、当代的。他较好地克服了过去陶艺在创作大体量作品时所遇到的障碍,创造性地将陶瓷片段化、零散化,并用装配的方式将其连缀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又可以看作是运用了陶瓷材料的装置作品。《鸿蒙》即是运用了声、光、电等多种手段,营造了一个宏大的、激动人心的现场,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这件作品也可以看作是运用了陶瓷材料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让时间贴近个人,不断从个人成长过程中进行总结,获得经验,得到提升;让宏大的创作意愿贴近个人的目标,让历史的浩瀚无际与个人的细微感受得到有效对接,这也是郅敏创作方法的重要一环。
郅敏对时间切身的体验,不光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个人生活和艺术修养上。对郅敏而言,他时间方法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2006年至2007年,郅敏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期间,曾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学习;2011年至2012年,郅敏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得到了前往法国研究雕塑艺术的机会。可能正是这种海外学习的经历,这种时空的距离,更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个人文化身份的问题,体会到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无论是具象还抽象,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认识自己的母体文化。
郅敏虽然以从事艺术实践为主,但他非常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表达。郅敏的文字非常生动,他的自述文章《下不了的山》《跳崖》文采飞扬、诚挚感人,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拼接出一个一心上进、追求光荣的青年艺术家的内心图像。他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不断产生光阴易逝的浩叹,转而更努力地追求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郅敏在创作之余,理论成果也很丰硕,他出版了多部专著,还主持了多个核心期刊的学术专栏,发表了大量的艺术理论、评论和创作体会的文章。这些恰好为他为什么会有明确、自觉的创作方法论做了很好的备注。
把时间作为方法,构成了郅敏艺术和人生的基本底色。随着创作的深入,郅敏未来将会在和时间的进一步互动中,为他的作品和人生注入更加丰富的内容。
(作者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文章有删节)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