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18日,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揭牌,标志着广东省文物保护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巡回指导组、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以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的领导参加揭牌仪式。
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项目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广东省博物馆首层西侧和东北侧,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重点关注岭南特色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洋出水文物、革命文物、海防文物、中西文化交流文物等,以及岭南湿热环境下文物预防性保护。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将作为省级综合性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与科学研究中心,立足广东、辐射湾区、面向全国,打造华南地区最先进的综合性文物保护科技平台,服务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欢介绍,广东省博物馆作为华南地区藏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历来注重文物保护工作。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引进化学和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1973年至1975年,先后设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修复室和文物书画修复装裱室。2009年,整合重组为新部门文物保护修复科技中心,2021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技中心。2013年,建成专业化的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
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广东省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部门,也是馆内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依托部门,具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全业务范围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复制资质、文物拓印资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首批22家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优质服务机构之一。
实验室设有各类文物修复室和分析检测室,以及出水文物保护室和预防性保护室,配有光学显微镜(OM)、电镜能谱(SEM-EDS)、X荧光光谱(XRF)、X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离子色谱(IC)、激光清洗、杀虫灭菌、真空冷冻干燥等先进分析检测和文物保护专用设备。实验室人才队伍专业背景涉及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科学技术史、古籍与书画修复、艺术品修复、分析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与分子微生物学等。
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开展过大量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和保护修复项目,包括主持参加南宋沉船“南海Ⅰ号”和明代沉船“南澳Ⅰ号”两项国家重大水下考古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未来,文物实验室将对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玻璃窗观看了解文保工作人员如何进行文物修复,以此进行科普宣传。
(许建梅 摄)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