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 | 书院·清史·琉璃厂

2023-07-04 16:02:40 来源:文旅中国

见到那套《清史通俗演义》是在春瑞书院。春瑞书院位于迁安市黄台湖莲花岛上,是一套两层仿古式四合院建筑,里面收藏着大量文史典籍、名人书画、报纸杂志等,对迁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走进书院,在诸多文史藏品中,正厅玻璃展柜里一套线装本《清史通俗演义》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本还带着现代的书签,更让我心生好奇。春瑞书院院长徐春瑞似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娓娓道出这套书的传奇故事。

春瑞书院的《清史通俗演义》张花艳 供图

1985年秋,徐春瑞又去北京琉璃厂淘宝捡漏。在一个古籍店前,一套保存完好的《清史通俗演义》让他如获至宝,赶忙向白发苍苍的摊主询价,生怕被别人抢了先。

“4700!”摊主手捏折扇,溜坐在藤椅上,悠闲地哼着京腔小调,懒洋洋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口气中透着强硬,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4700元?天呐,这不是打劫嘛!徐春瑞心里抱怨着,暗暗盘算,凭自己百元的工资,4700元就算不吃不喝也得攒5年。算了,不买了。他摇摇头,打算起身离开,可是脚底下却生了根般不听使唤,手和眼也被那套《清史通俗演义》牢牢黏住了,动弹不得。

“你是研究史学的?”老人面带疑惑问道。

“研究不敢当,我打小奏(就)爱看这些,略知一二。”

问答间,老人听出徐春瑞是迁安口音,便坐直了身子与他攀谈起来。从燕山长城到棒打龙山头的传说,从滦河三里河到桑皮书画纸再到贯头山酒,从油炸馓子、蛤蟆吞蜜到仁义胡同,从夷齐让国到杨十三投笔从戎……如此七七八八,话题涉及迁安的方方面面。想不到在这皇城根下的琉璃厂,竟然有人如此了解迁安,这不禁让徐春瑞大吃一惊。他庆幸自己从小广泛阅读,对迁安的人文掌故、历史传说颇为了解,才能做到应对自如,否则还真要窝头翻个——现大眼了。

言谈间,隔壁店主出来打招呼,喊了声:“清史通大伯,您唠着呐。”徐春瑞问:“您老姓青?”老人摆手说:“不,我姓杜,对清朝这段历史痴迷,人送绰号‘清史通’。”

杜先生又问了徐春瑞几个清朝的问题,两人你来我往,一问一答,杜先生频频颔首,最后竟站起身来,对徐春瑞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移步到室内喝茶聊天。杜先生不但是清史通,还是个迁安通,对迁安有特殊的感情。原来,他的父亲和祖父在京城开纸坊,与迁安的纸商经常接触。他夸赞迁安的手工纸在京城是有名的抢手货,还打趣说没准这套《清史通俗演义》就是用迁安的桑皮纸印刷的呢。二人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俗话说,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临别前,杜先生捧出那套10本装《清史通俗演义》赠予徐春瑞。他说:“我在这里卖书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你这样的顾客,今天,这套《清史通俗演义》就送你了,你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又是个收藏家,这书放在你那里,我放心。”徐春瑞受宠若惊,忙说:“不敢当,不敢当,冲您这么说,别说4700,5700我也要了。”

徐春瑞院长讲得津津有味,我想插嘴又怕打扰他。待他端起茶杯,我手摸那个书签问:“这是怎么回事?”

徐先生接着又讲起这本书漂洋过海的经历。原来,杜先生父亲也是个书迷,他家有不少藏书,但“破四旧”被毁掉了,这套书是因为他曾经送给一位外国朋友才得以幸免。他父亲说,这是我们的宝贝,不能流落到国外,所以不顾朋友面子,硬是把这套书追了回来。那个现代的书签就是那位外国朋友挂上的,一直保留着,成了一段历史印记。

此时,徐春瑞终于明白,杜先生的天价是故意的,他是在为这套书寻找新主人啊!徐春瑞接过书,杜先生随口诵道:“大清帝国漫粉尘,荣辱兴衰尽书间,家父立言嘱鼎句,清史定赠懂史人。”听完此言,他对杜先生肃然起敬,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守护者啊!

徐先生说到的琉璃厂,我并不陌生。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后来随父亲去过。那是一条文化街,雕梁画栋尽显古朴文雅。店铺挨挨挤挤,唐朝的盆,宋朝的碗,明清官窑古瓷、古书古画应有尽有。历史的时空,在这里被压缩成一个万物交汇的立体隧道。在那儿,我还花两块钱淘到一套5张诗配图的《红楼梦》人物画像卡片,让我进一步弄清楚了《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没想到,被我视为珍宝的5张卡片,后来还成就了一位画家——“铁笔农夫”王国栋。

王国栋是我崇拜的一位在宣纸上烙画的农民画家,我们相识于春瑞书院,卡片上的人物和诗句给他带来灵感,让他成功完成了《红楼梦》百人图烙画。画作场景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再配以卡片上的诗文,让北京荣宝斋专家赞不绝口。一时间,王国栋画作荣登各大报刊,帮更多人了解文学经典《红楼梦》。

徐春瑞没有辜负杜先生。退休后,他在春瑞书院潜心整理从琉璃厂以及其他各种渠道淘来的藏品,免费向市民开放,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迁安发扬光大。著名诗人、作家贺敬之先生亲笔题写“春瑞书院”四个鎏金大字悬挂在门楣上,杜先生那套《清史通俗演义》,也被徐院长放在显著位置,供人们欣赏。

琉璃厂承担了历史的重任,书院承载着徐春瑞先生的梦想。众多这样的文化传承人,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和传承着我们的文化精品。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7月4日8版)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