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此时仍处中伏,天气还是暑热难耐,民间有“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的说法,人们需要当心“秋老虎”,注意防暑降燥。在我国多地,立秋时节有“贴秋膘”“啃秋”“摸秋”等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还讲究吃西瓜等瓜果。中国台湾美食家眼中的美味西瓜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暑日梦凉图 黄卓绘
西瓜又称寒瓜、夏瓜、水瓜,原产于非洲撒哈拉沙漠,栽培始于古埃及人,约于唐朝、五代之时,由契丹引入中土,最早由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在境内种植,“结实大如斗,味甘”,因自中土的西方传入,故称“西瓜”。现在中国“反客为主”,非但西瓜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其品种之多,亦独步全球。
(资料图)
西瓜依用途不同,可分为果实用与种子用两大类型。前者瓜形大,瓤味甜;后者为生产瓜子的西瓜(俗称打瓜),形小、皮厚、瓤味淡、种子大。果实用西瓜,佳种繁多,台湾的名品,亦不遑多让,分大、小西瓜两大类。
大西瓜的产地,由南到北,自西向东,处处可见。最先供货的地区,乃南端的屏东、台东,每年3月时即可上市。之后随着季节的变化,产地渐次北移,到北端的三芝、金山等地时,已是7月、8月间了。9月之后,出产地再次轮回至日照充足的屏东。
至于小西瓜,早年以“小玉”“小凤”及“金兰”著称,但均有缺点。“小玉”果体太小、皮薄易破、不耐运输;“小凤”风味略逊;“金兰”则果体参差不齐、易破。而今,高圆形的“金兰西瓜”、中小型的“特凤西瓜”(此两者主要为黄肉品种、间有红肉品种)及长椭圆形的“红铃西瓜”(又称黑美人,只有红色品种)相继应市,价廉物美,颇受欢迎。
选购大西瓜,切好者,以果皮较薄、瓤肉红匀为上品;未切者,得借助敲击时之回声辨别,音清脆者为成熟度刚好之优质瓜,音混浊低沉者为劣等瓜,音坚实沉重者为未熟瓜。但此事只能意会,实在难以言传。小西瓜则以果顶(俗称脐部)处坚实者为新鲜瓜;如以掌拍击,果体有震颤感者为成熟瓜。
以西瓜入馔,既可做主料,也可做配料,还可用于食品雕刻。其名菜有“西瓜蒸鸡”“一卵孵双凤”“拔丝西瓜”及“西瓜盅”等。
“天坛”餐厅的“西瓜鸡” 图片由作者提供
其中的“一卵孵双凤”,是有着“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府的名菜。孔府当年富拟君王,享用豪奢,其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尤精饮食。据说有年夏天,孔祥珂吃腻了寻常鸡肴,于是传话厨房制作清爽鸡菜。主厨张兆增听罢,乃运用滚圆的大西瓜,先去蒂盖,再挖瓤去籽;另宰杀两只雏鸡,整治干净后,加干贝、鲍鱼、开洋(腌制晒干后的虾仁干)等料,分别自两侧塞入瓜中,盖上蒂盖,蒸透即成。
端上桌后,孔祥珂甚感新奇,忙举箸品尝,感觉甘爽无比、清香鲜嫩,遂询此菜何名,张兆增说叫西瓜鸡。孔祥珂听罢,不以为然,便乘兴思索、仔细揣摩:瓜内塞鸡,犹如凤居卵巢,不啻“一卵孵双凤”——遂即以此为名。从此之后,这道菜便成为孔府夏日佳肴,据说还曾献给慈禧太后品尝哩!
台北市以“新饮食文化推广”自命的“天坛”餐厅,按照古法烹煮孔府菜,其窑烤皆以“敦”制作——此炊具源于先秦。店家寓今于古,选中型西瓜,内塞一只斤把重的“放山鸡”及3个干贝、6片火腿、1只乌参,置于敦内,以炭火(注:只能用文火)煨6个小时。端上桌后,但见翠玉西瓜绿红分明,色呈黄明的鸡位于正中,色泽调和,赏心悦目。先饮其汤,甘鲜馥郁,浓胜鸡精,绝不油腻;次咽鸡肉,体完形美,腴嫩细润,入口即化,烹制着实精彩,令人耳目一新。可惜自“天坛”歇业后,此一绝美“西瓜鸡”在台北销声匿迹,成为广陵绝响。
名厨展示介绍“西瓜鸡” 图片由作者提供
西瓜汁多、味甜、性凉,食之爽口,被誉为“瓜果之王”。历史上吟咏西瓜的诗极多,其中,文天祥的《西瓜吟》十分传神,诗云:“拔出金佩刀,砍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西瓜不含脂肪,营养价值又很高,几乎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果糖、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酸、核黄酸、抗坏血酸、苹果酸、磷酸及粗纤维等。
至于其医疗价值,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指出:西瓜“性甘、平、无毒,止消渴,治心烦,解酒毒”。嗜好饮酒的朋友,酒后吃个西瓜,确实颇有助益。但基本而言,西瓜并不“性平”,而是较为寒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瓜瓤,甘、淡、寒、无毒,消烦止渴,解暑热,解酒毒。含汁,治口疮。皮,甘、凉、无毒;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之(注:此指西瓜霜)。瓜子仁,甘、寒、无毒。”可谓一身都是宝。
不过,可以解暑、解酒、清热、利小便的西瓜,并不是人人得以恣享。凡有贫血、肾亏、胃寒、脾虚等情形者,不宜多吃。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