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长沙市图书馆、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终身阅读者”项目主办的《彩瓷帆影》图书分享会——国宝“归来”:1200年前火遍全球的长沙窑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
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纪红建站在历史的第一现场,以寻访之旅记写创作的《彩瓷帆影》一书揭秘了长沙彩瓷的魅力,重拾读者心中的长沙窑。
《彩瓷帆影》一书
(资料图片)
活动现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建毛,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长沙窑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安,安禅茶器、湖南晓芳窑体验馆主理人孟金鸥与《彩瓷帆影》作者纪红建进行了精彩对谈,带领读者亲历唐朝时长沙彩瓷的辉光。湖南文艺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谭菁菁在活动中致辞。
分享会现场
长久以来,长沙窑的历史和价值却不为人所知。直到1998年,一艘名为“黑石号”沉船在印尼被打捞出水,人们从船上的67000多件文物中,发现了56500余件长沙窑烧出来的彩瓷,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2018年,来自湖南博物院的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登上央视文化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舞台,它的诗情画意令观众折服。
作家纪红建是长沙市望城人,他的家乡与长沙窑的唐代古窑址区只有一河之隔。谈及为什么创作《彩瓷帆影》,纪红建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纪红建与长沙彩瓷有共同的故乡,他从小就听着父辈关于长沙窑的故事长大。2017年,他以作家的身份真正进入和理解长沙彩瓷,开始了艰辛而投入的写作,在此过程中,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沙窑是怎样的一座文化宝藏。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瓷器上,长沙窑记录着1200多年前的历史,记录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中的开放、包容、创新……同时,还有凝固在瓷器上的书法、诗歌、绘画。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始终关注他所选择的创作题材的时代价值。虽然长沙彩瓷的辉煌距今已有千年之远,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底蕴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
纪红建表示,通过长沙彩瓷可以看到一条沧桑辉煌的人类发展和文明进程的道路。长沙窑拥有的每一种工艺创新,长沙彩瓷的每一次出江入海,背后都有无数普通百姓的艰难尝试,甚至不乏命悬一线的生死较量。以外,千年之后研究、守护长沙窑的一代代学者、专家也令纪红建动容,他们甘守寂寞,为长沙彩瓷的传承发展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现场签售
在对谈环节,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建毛谈到,长沙彩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它以彩色另辟蹊径,在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中划出一道靓丽的色彩,与青瓷、白瓷形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足鼎立之势。因为与主流审美不同,长沙窑烧制的彩瓷起初大都面向海外市场。但随着时间发展,原本用于外销瓷器的彩绘技术与中国的诗歌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创新。
目前,长沙彩瓷已经得到了许多陶瓷专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在收藏界亦小有名气。据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介绍,由于社会各界对长沙彩瓷的关注和保护,直至今日,在长沙湘江之畔的彩陶源村,人们烧制彩瓷的窑火仍未熄灭,在这里仍然能看到釉下彩绘、模印贴花的工艺传承,甚至有机会亲身参与模拟长沙彩瓷的整个制作流程。
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长沙窑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安表示,长沙窑在世界制瓷史上率先进入彩瓷时代,从此瓷器上出现了彩色,而当长沙彩瓷沿湘江、长江,进入东海、南海、印度洋,去到波斯湾沿岸国家,最终进入红海来到埃及,在这条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中,长沙彩瓷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