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山东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沿海地区即将再现渔船扬帆出港“耕海”的壮观场面,沉寂了4个月的鲜美海味也将强势回归。
保护海洋 黄渤海区持续休渔29年
今年是黄渤海区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第29年,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为让海洋生物得到充分休养生息,国家出台了实施海洋伏季休渔的政策,但休渔并不代表所有渔船都不能出海,也不意味着期间没有海鲜吃。不休渔的钓具渔船、休闲海钓船、远洋渔船、专项捕捞(鱿鱼、海蜇)等都可以向市场供应新鲜渔海产品。伏休开始前,很多渔业企业也会将捕捞的渔获物进行冷冻或暂养处理,伏休开始后,冷藏厂解冻的冰鲜海产品、部分暂养的海产品也可以供广大市民购买食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休渔期渔民怎么生活?根据2021年下发的《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实施方案》,对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渔船给予发放“休渔福利”,包括伏季休渔补贴+负责任捕捞补贴。2022年,我省发放了约3.7亿元的“休渔福利”。
向海洋要食物 大国重器助力山东耕海牧渔
国信1号、深蓝1号、耕海1号……在山东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有诸多编号为“1”的大国重器,他们既见证了山东“智造”的力量,也成为我国沿海省份“耕海牧鱼”的样板。
2022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这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到起捕、加工、运输,在一艘船上构建起渔业养殖加工厂。船上设有15个养殖舱,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700吨。自航式移动和锚泊固定两种模式,能有效躲避台风、赤潮等,极大降低自然灾害对养殖业带来的影响。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在青岛“深蓝1号”养殖区域,继批量养成虹鳟和硬头鳟后,今年又批量养成大西洋鲑,实现了全球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和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经权威专业机构检测,“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所含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远高于淡水养殖和近海养殖,而且36个小时内就能发往全国,为百姓的餐桌增添优质蛋白供给。
这个夏天,位于烟台莱山区渔人码头的“海星项链”火了——它就是全国首个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中国首座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除了住宿、娱乐、餐饮这些常规项目外,游客可以近距离参观鱼虾养殖过程,还可以在栈桥上休闲垂钓,以及体验“海底两万里”“深海电梯”等互动科技项目。“耕海1号”率先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于一体,为中国现代海洋牧场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耕海1号航拍图。
营养鲜香 山东海鲜预制菜走俏全球
《中国水产预制菜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预制菜产业规模过千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576亿元。2022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6万元亿关口,有七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就包含海洋水产品加工业。
威海作为渔业大市和海产品加工产业大市,已初步形成上游原料充足、中游加工精细、下游市场广阔的海洋预制菜产业链体系。当前,威海海洋预制菜生产企业超40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海洋预制菜生产企业143家,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8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
日照以出口贸易起家的水产龙头企业,早已开始布局预制菜产业,依托日照本地饮食特色,研发出乌鱼蛋汤、海鲜饺子、酸菜鱼、麻辣鲍鱼等市场反响积极的预制菜系列产品。全市范围内已创建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日照市高职、中职学校均开设了预制菜相关专业。与此同时,日照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营养等相关标准共15项,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
2023年2月25日,山东日照,海洋食品预制菜展销现场展出的特色海鲜美食。
在近日评选的“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榜单中,青岛入选十强城市,也是唯一北方沿海城市。记者走访青岛各大线下商超发现,相比传统的罐头类、腌制类海洋预制菜,已经可以看到无需调味料、五分钟出锅的罗勒巴沙鱼、鱿鱼西兰花、黑醋鳕鱼等更为丰富的符合中餐日常饮食习惯的海洋预制身影。作为青岛浩源集团海洋预制菜品类爆款产品,每年有400吨鱿鱼圈从青岛销往澳大利亚,不仅是最受当地家庭喜爱的“口粮级”美食,企业市场份额更稳居国内前三。
营养鲜香,味美色佳,具有山东特色的海鲜预制菜正在快速发展,摆上万千家庭的餐桌,丰富更多人的味蕾。
(来源:海报新闻)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