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亮点!文化观察丨关于黄河大集的三对同音字

2023-02-02 14:22:55 来源:教育之家

春节前后,“黄河大集”频频登上热搜。济宁籍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带着他母亲专门赶大集买来的一捆山东大葱,到央视春晚直播带货,给“山东好品”的热度加了一次温,同时也给黄河大集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资料图片)

逛黄河大集,是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那些与赶集有关的经历,不知不觉中成了记忆中的点点乡愁。对外地人来说,到黄河大集上转一转,感觉又大不一样。在这些人眼里,逛大集,如同来到一个展示风俗物产的博物大展台,可以全景式领略一个地方的资源物产、风土人情;又如同进入一个汇集当地特色文化景观的文化资源库,能够沉浸式体验一个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

我们自己是这么看的,不妨再听听外地人怎么说!1月2日上午,黄河大集系列活动之一的“好客山东贺年会”云端购物节在济南正式开启。浙江“赶集达人”倪海杉专门来到济南郭店大集,开启网络直播,向783万粉丝推荐特色山东年货。对于此次赶集的体验,倪海杉这样描述:有“好客山东”底蕴的黄河大集特别有味道。

黄河大集体现了“好客山东”怎样的底蕴,又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我们试着通过三对同音字来简单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集”与“寄”

黄河大集的“集”,用来描绘大集的集聚效应。一方面,四面八方的客商和货物齐集于此交易;另一方面,货物聚得多、集得全,吃、穿、用、玩等一应俱全。

从各地了解到,黄河大集春节季活动启动以来,各类货品更是丰盛。1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举行的济南鹊山大集上,刚出锅的卤味、新鲜的蔬菜、肉类禽类、水果干果、布匹衣服等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目不暇接。家住桑梓店的干杂货摊主王乐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最热闹的时候,自己的摊位就有40多米长。

随着线上大集的快速发展,黄河大集辐射更广,“集”得更远,“聚”得更多。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只要能想到的,都会有办法“集”到集上来。

赶集的经历难忘,是因为心有所“寄”。对于很多人来说,黄河大集是一个盛满记忆与故乡情感的载体。大集的烟火气,大集上的讨价还价声,大集上的年画和对联,寄托了满满的乡愁,给人留住了一份关于家乡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这种记忆流淌在血脉中,不仅不会淡忘和消失,反而会随着岁月沉淀而更加浓郁。

前一段时间,著名作家莫言接受采访时还特别谈到黄河大集。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几次高密老家,住上些日子。在老家的日子里,看看书,写写小说,逢农历四、九,去赶趟大集。顺着挨挨挤挤的人群,拎回一捆大葱或者一袋土豆。遇到熟人,互相之间打个招呼:“赶集?”“赶集!”

对莫言来说,赶集是故乡的一部分,也是他文学世界的一部分;现在逛大集的经历,又让他记住新的乡愁,不断为他的文学创作打开新思路,提供新素材。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住的乡愁,尽管并非每个人都能像莫言那样用文学作品去记录和表达。这些乡愁融汇成的集体记忆,滋养着一个地方独特的精神风貌与文化个性。

“划”与“化”

“划”,指规划。今天的黄河大集,在保持个性风貌的前提下,根据远景发展目标,对形态、分区、分类进行了科学设计和规划。线上自不必多说,线下的黄河大集,与以前粗放式的自然分区相比,结构更科学,分布更合理,群众赶集更方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划分区块的时候,都为文化留足了空间。线下的以威海乳山市海阳所镇的海阳所大集为例,除了交易区外,还设置了文艺展演区、文化“两创”区。在文化“两创”区,宫氏拓片、胶东花饽饽、姜不老姜蜜……各式各样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不仅不能少了文化的地儿,还要给文化区多划地儿,这是各地黄河大集的一个朴素理念和鲜明特征。

“划”出的文化区,成就了黄河大集的“化”。黄河大集在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方面,在培育和塑造一个地方的精神与气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去赶大集的时候,是一定要到卖连环画的小摊边转转的。连环画主要是三国、水浒、西游、聊斋、隋唐英雄、岳飞等题材的。那时候,这些连环画虽然都是黑白的插画,但是给人的感觉已经足够精美。连环画内容提炼精,绘画水平也超高,让人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所传达的那些道理,包括爱国报国、重义守信、孝老爱亲等,都深深印在脑海里,至今依然当作立身做事的规范。很多人写文章写到故乡的时候,往往也描述着类似的故事和感受。

如今,更多文化项目以新鲜的创意融入黄河大集,“化”的样式也更加多姿多彩。大年初一,在毗邻尼山圣境景区的尼山镇鲁源新村,“00后”王欣秋正在文化街区内的弦丝空间创作弦丝画。据介绍,她的画作大都融入了儒家代表性元素。在她看来,通过弦丝画手工技艺的创新呈现和体验性活动,很多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仅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在装点生活的过程中一点点浸润人心。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黄河大集还以那些难以察觉的间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例如,赶集的时候,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卖东西要把分量给得足足的,把秤压得高高的;遇到贫弱的老人买东西,摊主常多给点东西,少收点钱,甚至白送上一些……传递给人的是讲诚信、重义轻利、尊老敬贤的价值观。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氛围中熏陶而成的“好客山东”和“厚道山东人”,就是黄河大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正是那位浙江“赶集达人”倪海杉所说的文化底蕴。

“新”与“心”

黄河大集正以“线下大集+线上直播”为主要形式,打造独具黄河特色、山东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民俗、新业态、新品牌。

黄河大集的创新,背后是用心和细心,又都本之于为民之“心”,回应的是民心所向,满足的是民心所需,也就是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在黄河大集上,无论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济南仲宫大集,还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日照岚山安东卫大集,新与旧的交融随处可见。有仍然习惯用现金付账的,但几乎每个商铺、小摊前,也都挂着收款二维码;在家畜交易区,有在网上谈好价钱,线下过来看实物的,偶尔还能遇上把手藏在袖子里的“老派”交易人,通过捏手指侃价的……

逛一逛今天的黄河大集,对“新”的感受特别突出: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时尚,很快就能在大集上看到或感受到。春节前到那些卖春联的摊点逛逛会发现,像空间站、北斗导航之类的新事物,早就被编进春联中了。得时代之新,领风气之先,黄河大集就要具备这样的胆魄和气质。

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注入,黄河大集的平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效应也进一步扩大。

黄河大集不断创新样式,涵育着新业态,打造出新品牌。“好客山东贺年会”云端购物节与山东省非遗年货购物节、黄河大集之文旅大集等陆续亮相……未必非要实地去走一圈,线上逛大集,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充分体验赶大集的乐趣。

黄河大集不断开发新IP,带动新风尚,形成新民俗。农历大年初一,设于曲阜市“三孔”景区内的文化雅集早早地开了市。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亚军表示,公众全新的文化需求和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客观规律,共同促成了“年集”形态的丰富。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张士闪在谈到民俗研究时说,民俗研究也需要共情理解,体悟民众主体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心性,同时也需要多维阐释,即探究其与民众生活、地方社会和国家文明如何关联。

他的这个观点,也为我们理解黄河大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很多启发。可以说,文化板块既是建设黄河大集的必要“梁柱”,也是理解黄河大集的特殊“钥匙”。

黄河大集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来黄河大集逛一逛,体验一下“好客山东”与文化齐鲁的历史底蕴,定会不虚此行。

(来源:大众日报)

责编:宗成琳
关键词: 好客山东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