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竞赛,艺术何为?
【资料图】
续鸿明 伊丽妍冬
飞速发展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影响着各个领域与学科,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近年来,区块链、NFT、元宇宙、Web3.0等一个个刷屏的新概念轮番冲击着大众的认知。随着ChatGPT的火爆出圈,AI应用更是成为全球性的热议话题。
ChatGPT在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的同时,也冲击着人类固有的思维方式。当AI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再次成为焦点。有关艺术的定义、AI艺术的价值、ChatGPT如何改变艺术生态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ChatGPT掀起AI竞赛
▲ 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用AI绘画工具创作的《太空歌剧院》
2022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场艺术竞赛中,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使用AI绘图工具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比赛中夺得头奖。这在艺术史上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
仅数月后,美国创业公司OpenAI发布ChatGPT,成为最受欢迎的AI软件,甚至掀起全球的AI竞赛。正如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所说:“ChatGPT是我从业30年见过的扩散最快的技术,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就是工业革命。”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基本原理是将互联网上已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深度学习来模拟人类的聊天行为,还能根据聊天内容来进行互动,甚至能够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和论文等工作。在文字知识领域,ChatGPT能够取代传统的搜索,进行资料整合,回答人类提出来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公司竭力追赶ChatGPT的脚步,先后宣布测试和推出类似ChatGPT服务的计划。如微软于2023年2月7日发布了基于ChatGPT的搜索引擎新版本New Bing,谷歌、百度等传统搜索引擎平台将推出Bard、文心一言(ERNIE Bot)等大模型项目,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也确认开发相关产品。
回顾AI绘画在这一年间的成长变化,可以说是按天计算的。2022年2月,一款名为Disco Diffusion的AI绘画神器开始流行;3月,LAION开放了跨模态数据库LAION-5B,用于训练各种从文字到图像的生成模型;4月,OpenAI发布文本生成图像模型DALL·E 2代,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同时开放内测;8月,有AI界“神笔马良”之称的Stable Diffusion横空出世,可在几秒钟内生成令人惊叹的作品……
▲ 陆小曼画稿《未完·待续》
▲ 陆小曼画稿《未完·待续》 乐震文补全 百度AI续画
据报道,百度推出的AI 艺术创作产品——文心一格在众多技术人员和艺术专家的操作下,经历AI学习、AI续画、AI上色、AI生成诗词等多个步骤,应对完成了人机绘画流程融合、可控性、高分辨率等三大挑战。2022年12月,由百度文心一格续画的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联同海派画家乐震文补全的同名画作《未完·待续》在云朵轩30周年拍卖会上以110万元落槌成交,是全球首次AI山水画作的成功拍卖。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顾振清认为,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世界生产力结构的彻底改变。它几乎可以完成自然语言处理的绝大部分任务,例如面向问题的搜索、阅读理解、语义推断、机器翻译、文章生成和自动问答,甚至还可以依据任务描述自动生成代码。而基于ChatGPT的AI艺术,如要真正适应AIGC元宇宙经济模型,还需要具有原创力的设计师和高情商的提示工程师与ChatGPT人工智能进行深度沟通,并在应用层面继续训练。
艺术家是否有可能被取代
在AI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通过人类指令生成了越来越具有表达性的作品,让普通艺术爱好者乃至专家难以分辨人类创作与机器人绘图的细微差别。长久以来,艺术被认为是最不易被AI“入侵”的领域,如今看来也危机重重。当下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ChatGPT会取代艺术家吗?
艺术家李心沫直言:“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是脑力劳动被替代的时代,甚至人类引以为自豪的艺术创造也受到挑战。作为一个语言模型,ChatGPT是基于深度语言学习而创建的,更多是用语言的方式而非视觉的形式与人交流。从艺术的角度,它也会提供创作的可能性和新途径,有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在思考运用它进行创作。”
“如果说在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要属建立在视觉深度学习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这个方向也一直在推进,并且已经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视觉人工智能,相信很快会出现更具颠覆性的模型。人工智能艺术早已开始,并将继续。有些艺术家用已经开发的人工智能创作;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里出现机器人以及操控机器人;有的艺术家在写程序,用自己写的程序进行创作;甚至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接成为画家,举办画展,销售作品……”李心沫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方向,即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艺术与创作的定义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则表示,ChatGPT以及其他AI技术并不会取代真正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尽管AI技术可能会取代一部分设计师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是如此,就像汽车的发明几乎消灭了马车夫这个职业,但是创造出司机这个人数更多的职业。”费俊认为,AI技术越发达,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变得越有价值,但是这项技术有可能会逐渐取代以视觉制作为核心技能的美工。人机协同式的艺术与设计实践将成为常态,尤其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将会深刻改变设计行业的工作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博士后高登科认为,关乎自我真实情感、以人性为价值基石、对现实充满问题意识、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艺术家和作品将不会被取代,相反会在大浪淘沙中得到新的价值确认;而工具化的“艺术”会逐步被人工智能代替,信息的垄断被打破,视觉加工、知识服务的成本会急速降低,艺术会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入百姓生活。
智能时代的艺术转向
毫无疑问,我们还将见证一个“AI大爆炸”的时代。
一问一答的背后,是对机器思维基础的重大突破。从PGC到UGC,再到迭代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的AIGC,从深层学习到超越经验的智能创造,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使人类智慧的边际成本降低。ChatGPT或将改变艺术的生产方式,为区块链、NFT、元宇宙等技术领域赋能,为人工智能开辟新的可能。
在图像生成领域,艺术家比普通人更具优势,他们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擅长以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ChatGPT的AI艺术,更需要这些具有原创力和高情商的艺术家、设计师。
生于加拿大、在中国香港长大的华裔跨学科艺术家钟愫君,致力于探索由人手和机器创作的痕迹图画。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这既是一种自我反思,也是将自己作品的创作实况作为数据。“关于AI系统中所存在的偏差有很多讨论,这种偏差在经受艺术性训练的AI系统中更加常见。其实我们可以将视觉语言描述为一种视觉偏见,即艺术家主观观点的视觉化表现。通过将这种视觉语言转化成机器行为,我试图在人与机器之间创建一个共享的交互主体性。”
“ChatGPT对文化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对既有知识的使用、重组、转译方面,如果我们所说的‘创造’‘学术’是指那些对原有知识的钩沉、考据、复述和重组,那么,这个概念上的‘艺术’无疑将在未来遭受降维冲击。”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赵子龙称,随着算法的日益精密,人工智能将逐渐消解知识产权体系,而版权正是现代文化工业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随着这一基础的坍塌,“艺术”的概念空间也将被压缩,从而加速艺术的哲学化、主观化、形而上化;加速艺术向未知思想领域和视觉资源延伸;实用主义美学、视觉美工等日益从专业/艺术向日常蜕变。
在为AI技术突飞猛进欢呼之余,也应当看到其引发的巨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新世界的诞生”,也有人质疑是“人类末日的开始”。它对我们的生存方式将产生怎样的转折性影响?它会惠及每个个体还是造成新的不平等?它将把人类文明带向何方?
ChatGPT的核心是算法、计算力、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事实上,人类探索和追逐AI新技术应用的脚步不会停歇,所以,过分乐观不可取,过分悲观亦属多余,拥抱未来者相信科技向善。
费俊对AI应用之于艺术的改变持乐观态度。他说:“我们大可不必因为ChatGPT、AIGC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而感到焦虑,或有一种职业的危机。相反,我们应该反思作为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去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将单纯的美学服务作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反思和定位能够让我们更从容地去应对人工智能这样更加自动化的视觉工具,因为至少就目前来说,人的情感以及想象力是不可被计算的。”
以开放的态度拥抱ChatGPT
王端廷
这几年艺术界的焦点都与科技有关,从前两年的区块链和NFT,再到2022年的元宇宙,眼下ChatGPT成为热门话题。
从微观角度而言,ChatGPT是西方在数字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它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和社会形态是一体的,同时也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科学各领域的一个缩影;从宏观角度来看,ChatGPT更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后来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机器的发明,如果说这些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工作,那么,电脑的发明便是对人类智力劳动的初步取代。而ChatGPT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算法,它能够将知识转换为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和处理,进而或将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
从这个意义来讲,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未来随着它的不断优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会对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对于人类而言,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它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退,更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拥抱它、接受它和研究它。
科技进步一直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在西方艺术史中,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就有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等几何学知识的应用;到文艺复兴时期,又有透视学和解剖等科学知识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中,色彩、光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知识也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如今,数字技术常常被用于二维、三维电脑动画和数码打印立体数字艺术品的创作,目前还出现了由OpenAI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它能利用现有的艺术图像知识来生成艺术作品,其创新点取决于不同的组合,如古典绘画跟现代绘画的结合,样本的不同比重会带来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利用数字绘画和电脑绘画技术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跟艺术家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具有同样的效果,甚至它可能比艺术家做得更好,至少在表达技巧和内涵方面可能会高于现有艺术家的平均水平。虽然也有人认为,由AI创作的作品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但随着科技的发展,AI也可能会突破这样的界限。正如当年AlphaGo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其工作原理同样是依靠深度学习,并以此来挑战围棋的极限。
从目前ChatGPT的表现来看,首先,它在与人类对话的过程中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无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处境,每个人仍具备独特性。其次,ChatGPT是滞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而艺术家是生活的第一发现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达者,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发现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工智能会促使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的创造性,对于那些与时俱进的、愿意尝试表达新的生命感受的艺术家,依然具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艺术家,其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ChatGPT从2022年年底问世至今,由它引起的话题产生了很多热议,影响不言而喻。ChatGPT可能会对既有的分配制度带来挑战,科技越发展就意味着所需要的人力越少,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将会被ChatGPT所取代,人工智能将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有人担心ChatGPT未来会抢人类的饭碗,甚至过分夸大ChatGPT的负面作用,认为它会毁灭人类,但笔者认为这是杞人忧天,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创造新科技的人的动机也是向善的,其发展跟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种敌对关系,它对于人类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受访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屈婷采访整理)
ChatGPT答《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问
问:《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想和你聊聊,请介绍一下自己。该周刊创办多年,在你的视野中,其办刊风格是怎样的?
ChatGPT:你好,《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我是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可以和您进行自然语言对话和交流。我的设计初衷是能够向人类提供便捷的语言交流和问题解答服务,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文字生成和语言处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可以随时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您提供帮助。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是一本专注于美术文化的报纸,创刊已有多年历史。它一直致力于传播和宣传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知识和艺术文化,促进美术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问:最近,本刊关注和报道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在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助力下,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传承、转化、创造方面有哪些成果?
ChatGPT: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传承、转化、创造方面,已经实现了从传统雕塑到当代雕塑的转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不仅可以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生命力的造型,还可以通过雕塑装置、环境艺术等多种形式展现出雕塑艺术的魅力。同时,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还能够在传承古典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与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具深度和思考的作品。
问:在数字时代,汉字书写面临危机,你对书法生态的未来怎么看?在国际艺术展览中较少看到中国书法,对于中国书法“走出去”有何建议?
ChatGPT:作为人工书写的一种形式,书法在数字时代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它的价值不会因此而降低。相反,随着数字时代的进步,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数字技术传承和宣传书法文化,让更多人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同时,书法艺术也可以和数字技术结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作为一位AI语言模型,我会为中国书法“走出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积极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国书法家应积极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
探索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除了传统的展示方式,中国书法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数字艺术、动画、VR等新兴技术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和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拓展书法应用领域:中国书法的应用领域可以拓展到科技、商业、设计等领域,将书法带入更广泛的人群中,增强其国际传播力。
培养更多的书法传承人才:要让中国书法真正走向世界,还需有更多杰出的书法传承人才,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演讲等方式,在国际上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问:AI技术的发展也冲击着媒体的生存环境,对《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如何持续办好有何建议?
ChatGPT:面对AI技术的冲击,建议《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与AI技术结合,开发新的数字化媒体平台,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阅读体验;采用AI技术,收集分析读者喜好和需求,定制个性化推荐服务;重视创新内容的策划和创作,加强原创性和深度报道,提高对读者的吸引力;发挥媒体的专业性和深度清晰的思想阐述,创造更高品质的内容,赢得优质广告资源;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扩大互动范围,吸引更大的读者群体。
2023年3月12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AI竞赛,艺术何为?》、
《以开放的态度拥抱 ChatGPT》、
《ChatGPT答〈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问》
↓ ↓ ↓ ↓ ↓ ↓ ↓ ↓ ↓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