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2日从山东省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阳信县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抓手,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和区域文化创新力方面求突破、树标杆,率先创新建设新型文化活动载体——“流动文化馆”,惠及阳信、无棣、庆云等5个县区群众310万人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
补齐三项短板,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料图)
补齐硬件短板。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投资10万元建成长30米、宽13米、高6米,总面积400㎡的“流动文化馆”,可同时容纳350人开展活动,装配舞台、灯光、音响、LED大屏、空调、无线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设施,方便基层承办40种类型的艺术展演、展览、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有效缓解因资金投入大、时间周期长等固定场馆建设需求紧张问题。
补齐区域短板。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制定演出服务计划,“流动文化馆”把固定在馆内的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展览、文化讲座等20项服务送到偏远乡镇群众的家门口,把文化馆所拥有的文化艺术精品、非遗书籍、音像资料等13000余项优秀资源送到基层社区,让每位基层群众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和专业艺术辅导,偏远乡村覆盖率实现100%。
补齐师资短板。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培训服务队,聘请7名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类辅导老师常驻“流动文化馆”内,开展常态化培训,聘请“流动”辅导老师23人,根据活动需要前来授课,硬性部署工作时长,表现突出者在职称评定、晋升、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极大提高系统内文艺工作者服务基层主动性积极性。辅导老师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人,占从业人员的33%,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超过80%,人年均服务超50场次,形成了一支人数多、门类全、水平高、肯奉献的文化人才师资队伍,缓解了基层骨干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
建立三项机制,实现公共服务长效化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打造“阳信县文化馆”“阳信县图书馆”等年传播量超10万人次的品牌微信传播平台,建设阳信县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近1000项资源被包装成文化产品统一上架,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或平台网站进行预约登记,真正实现了“你选我送”精准演出服务。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学校、企业、民间文艺团队等100余类文化资源,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文化品牌基层行等8大类创新项目,将20项公益文化大餐送进乡村、社区、校园和景区,年开展“文化走基层”活动316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举办戏曲、绘画、书法、广场舞等17类基层培训班,吸收业余文艺骨干、民间文艺能人73人组建专家资源库,聚合县文化艺术志愿者协会、县农民画协会等9个社会团体力量,培训从业人员、文旅骨干3000人次,扶持农村业余剧团、农家书屋、农民书画班等农民文艺团体16个,培育示范文化户231个,最大限度凝聚和发挥县域文化实用人才队伍作用。
搭建三个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多样化
搭建城乡文艺大舞台。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征集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歌颂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新风尚的节庆文艺活动,在“梨花会”“古典家具博览会”“农民丰收节”“梨王大赛”“葡萄节”等节庆活动期间,组织开展“梨园鼓书会”“戏迷票友演唱会”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8193场,让基层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享有者。连续5年发动举办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村晚”147场次,打造“非遗伴我过大年”为主题的“村晚”品牌,2022年、2023年连续2年入选全国“村晚”示范点。
搭建文旅消费大展台。主动与文旅企业对接,梳理、包装、整合、展示县域内13家优质文旅资源、顺应当下“本地市民游客化”新趋势,在馆内专门设置特色文旅产品展区,展出独具梨乡特色的古家具、鸭梨、醋饮、牛肉等60多种文旅产品,同时将步步糕、手插鸟笼、鸭梨膏、手工卯榫木器制作、东关驴肉等20余名传承人请进馆内,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将观展、交流、互动、定向推广等充分融合,助推文化氛围走向高潮。自设立以来,帮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0万元,有力推动文旅产业做优做强。
搭建社区文化大看台。立足本地实际,通过“流动文化馆”摸清群众喜好,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其中,东路梆子小戏《谁迷糊》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等奖、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金奖。注重发挥不同乡镇的优势和地域特点,通过县文化馆辅导员们与基层文艺骨干结对子,编排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移风易俗行动等内容的文艺作品,先后推出文化活动在社区、文化讲座在社区、文化展览在社区等110项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逐步构建城乡一体、普惠共享、全域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2023年,阳信县将充分发挥流动文化馆的载体作用,实施系列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高标准完成“戏曲进乡村”和送电影任务基础上,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大创作东路梆子精品创作力度,开展对外艺术交流展演。二是加强非遗宣传力度与文物保护利用,推动全县优秀国家级非遗项目鼓子秧歌传承发展,利用全县革命文物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故事,创作红色题材作品,积极开展思教工作。三是依靠乡村文化队伍和文艺骨干继续举办乡村春晚等活动,借助“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