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3年开始学习和研究“燕京八绝”之花丝镶嵌工艺,以及珐琅等传统工艺。花丝镶嵌工艺是把金、银等贵金属拉成细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制成各种工艺品和首饰,属于金属工艺中比较精细的一种。事实上,在研究生选择这个专业方向之前,我连花丝镶嵌具体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但后来我直接进入花丝镶嵌大师工作室学习,获得了大量复制和模仿传统样式的实践,得以较快地掌握了这一技术门类。
有了技术的加持,才可以开展自己关于当代首饰或当代艺术的探索。在进入首饰设计行业这10年的时间里,我个人的创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基于个人的创作实践经历,我也在不断思考古法金饰与当代首饰的创新融合,以及如何用中国珠宝首饰传递新的风尚、表达更多内涵等问题。
【资料图】
具有唐代风尚的中国传统首饰系列佩戴图
在第一个创作阶段,我相对更加沿袭和遵循传统工艺,借用传统工艺和首饰语言,表达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我的“出走的水妖”系列、“心植桂冠”系列等都属于这一阶段。通常而言,先是基于最近的传统文化研究产生创作动机,然后进行大量的材料实验。材料实验不仅包括花丝和珐琅,也可能包含一些其他技术,比如贵州的马尾绣,比如从陕西老家一些民间故事和社火民俗中借鉴的牛皮、雕漆等,目的都是匹配我的创作动机。最后,根据动机和材料去考虑作品的形态造型。
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自己能够再往前迈一步,思考创作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发挥传统工艺优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我想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工艺形成“肌肉记忆”,作为工具和语言更好地为我所用,承载和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花丝镶嵌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师傅们在各自领域的专注和精进让我非常佩服,但对我自己而言,更想把握从概念的产生到材料的实验,再到制作呈现这样一个独立的设计过程。
冬雀——掐丝珐琅腕表
因此,到了第二个阶段,我尽量避免因一味遵循传统和强调手工的耗时耗力而背离首饰设计初衷,尝试从视觉装饰抽离,更倾向于极简元素。在这一阶段,我在一个设计系列中开始对之前的花丝作品进行表面肌理的翻模,希望只表达花丝最迷人的部分以及它的意义,以此来降低一些花丝工艺如何珍贵、工艺制作如何繁杂的心理干扰。毕竟,大多数设计师希望得到的反馈是“你的作品很特别,怎么形成的”,而不是“你用了多长时间做出来的”。我对花丝和珐琅工艺创作出来的首饰的要求是:无限制作且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除了传统工艺技法,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深入研究我们的历史传统,再去打破,才能建立自己的东西。我对唐代文化很感兴趣,通过基于唐代出土器物及文献研究展开的个人当代艺术创作,希望可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童年温暖”在第三个阶段,我更倾向于顺其自然地用作品来表达一种情绪,以及对一些现象和文化的反思,甚至用作品进行交流和沟通。我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展出的“童年温暖”“枕头”等系列作品,即源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的体验,虽然使用了成熟的传统技法,但并不局限于展现极致的工艺和文化,而是希望让大家看到对中国传统家庭关系的探讨,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或者思考。而这也是我目前的一个创作方向。同时,在这一阶段,我基于自己的创作开始策划展览。几年来,我策划举办了主题为“中国神话”“亲密关系”“灵魂有响动”的展览,目前第四届展览正在征集。
玉兰珐琅金累丝捧盒
现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算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向。AI可以5分钟之内就设计出一整套首饰,甚至连品牌的定位形象和网站都一起生成了。如果未来的设计师只会画图,很快就可能被取代。如何突破同质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不可替代的文化创造力,或者更好地利用AI技术等做出更伟大、更丰富的作品,这是留给这个时代设计师的命题。
(作者系中宝协首饰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当代首饰艺术家、策展人,Vonmo工作室创始人及主理人,陈璐采访整理,图片均为李颖臻设计制作作品,由作者提供)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5月9日8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