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初夏时节,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最南端的芦南村,山上郁郁葱葱,山脚泉水潺潺,田园综合体轮廓成形,丰富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这个曾经偏僻闭塞的村庄,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0万元,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村庄蝶变、农民增收的密码是什么?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介绍,芦南村积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且合作以芦南村为主导,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对乡村资源进行简单开发,而是按照我们既定的村庄规划和产业战略引入资本。合作社与企业实行‘合股联营’,从收益的角度讲,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参与持续分红,而不仅限于收取租金。”贾虎平说,对于村民而言,多元产业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且能入股分红。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山东各地基层党组织及政府结合实际、勇于创新,聚焦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先进引领,典型引路。5月23日下午,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其中,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的100个集体中,包括芦南村党支部、胶州市李哥庄镇人民政府等基层集体。
胶州市李哥庄镇立足坚实的制帽产业基础、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创新实施“以工促农,以帽富民”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以制帽产业的迭代升级和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聚焦推进制帽产业供应链延长、价值链升级,当地建设共享智慧工厂、特色产业博览中心、美丽乡村产业大道等项目,扶持企业拓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聚焦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建设田园综合体,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企业”模式,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昌邑市柳疃镇大力发展三类乡村产业:绿色循环农业——在抓好粮食、棉花、油料、牧草四类作物种植的同时,高标准推进优质奶(肉)牛养殖繁育基地、秸秆苜蓿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厂等基础建设,实现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生态观光农业——依托“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昌邑茧绸发源地”等文化底蕴,打造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创意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农产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从源头上自产销售,实施粮食储备库项目等,同时大力发展电商产业。
“我们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柳疃镇镇长李海亮介绍,当地一方面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经营务工等多种收益,真正让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2022年分红230余万元,农户每亩增收400多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3.5万元;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通过经营分红、整理土地等多种途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均集体收入超40万元。
曹县邵庄镇安庄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一年八茬小油菜”的种植模式,让土地亩收益从1500元增加到了15000元,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一村富带动村村富。邵庄镇党委、政府以安庄为中心,通过“联村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抱团发展、整片进位”的方式,创建了安庄党建示范片区,涵盖周边10余个村,以强村带弱村,以产业促发展。目前,片区内的村全部成了蔬菜种植专业村,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储藏—冷运—销售”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小油菜”真正变成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来源:大众日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