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大型原创音乐剧《恋曲》以“戏中戏”唱响两岸情

2023-06-11 14:21:51 来源:文旅中国

6月9日至11日,大型原创音乐剧《恋曲》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拉开首演大幕,进行为期3天5场的演出。这部酝酿两年之久的音乐剧终于在今年夏日与观众见面。

音乐剧《恋曲》是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出品,甲丁文化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制作的剧目,同时获得了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绵阳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的大力支持。

音乐剧《恋曲》的创作灵感源起于一首歌和一本书。这首歌便是曾被冠以台湾高山族民歌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但这首享誉海内外歌曲的词作者却是大陆四川籍青年、爱国诗人邓禹平。他和初恋白玫的故事促成了此曲,而两人的悲情恋歌则成为了孙才杰先生所著小说《世纪绝恋》的故事原型。邓禹平和白玫相识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两人以一曲家乡小曲《高山青》彼此结缘,而后一同前往重庆追求共同的理想,奔赴梦想与幸福。可这对恋人在动荡年代和时事风云的颠沛中,终因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阻隔,此生隔海相守,未能复见。音乐剧《恋曲》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先锋的艺术语汇与“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将邓禹平与白玫的坎坷身世与情感故事,同当下正在排演音乐剧《恋曲》并在剧中饰演邓禹平和白玫的男、女主角胡莱与方丹的情感羁绊融汇于同一舞台。


【资料图】

“比起离愁相煎的岁月,我们更期待终能团圆的日子。”本剧如是说。这是一部以爱情为题表达团圆愿景,以文化之义讲述家国情怀的诚意之作;这是一部以“戏中戏”的戏剧样态,透视出两代人关于等待与坚守的心灵互访;这是一部献给两岸同胞的“情歌”,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共诉心声的“恋曲”。

看见历史·看见时代

“三声抓耳且急促的汽笛声”预示着邮轮即将靠岸,也拉开了剧目的序幕,带着归家的心切,人们聚在码头。这是一段历史的回望,此刻的基隆港码头,邓禹平所在的剧组在结束了在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的摄制后,满怀期待要返回大陆时,两岸的航路却因时局的突变已基本阻断。剧组众人面对的是只有“三张返程船票”的选择。而就在1949年,有不计其数的人也无奈地面对与未来命运相关的同样的选择,谁也不曾预想这一别,便是近半个世纪的隔海相望。

尽管历史的留声机未能播放出邓禹平和白玫这对恋人现实中的二重唱,但在舞台上,我们听到了两人的心声共鸣,看到了两人手牵手的相互依偎,也恍然瞥见了双鬓斑白的两人执手相望。

“海峡浅浅,我在这边,你在那边。”听着剧中人动情的演唱,犹如听见一声声盼回家、盼归来的呼唤。

遇见爱情·遇见自己

剧目以“戏中戏”的笔法、“蒙太奇”的语言巧妙地探讨并延展关于“爱”的故事。这是关于两个时代的爱情选择。剧中有意加入胡莱与方丹这对当代恋人的设计,旨在以“戏中戏”的方式完成一次关于两代人、心与心之间的“平行蒙太奇”。

邓禹平与白玫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却未能想到两人穷尽一生都在双向奔赴。剧中,身处台北邓禹平曾在某一刻与重庆“近在迟尺”。他走在台北的路上,从南京东路走到北平东路,从青岛东路走到天津街……一抬头,便是重庆东路。原来重庆一点都不远,原来他抬抬脚就走遍了一个中国。可邓禹平就算踏遍重庆东路也没能见到他的白玫,两人互诉思念的信件如雪花纷飞、漫天飘散,在有生之年暂且没能等来吹送这叠叠书信的海风。

而当代恋人胡莱与方丹接过了这些书信,他们将不解与困惑呈现在了舞台之上,与观众展开讨论。为什么选择等待?为什么选择坚守?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民族的等待与坚守?角色在戏里饰演着邓禹平和白玫,又在戏外演绎着离别的伤愁,在时空的跳转之间,人们已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胡莱的选择如同邓禹平的守候,方丹与白玫两代女性的不期而遇,在“十六岁”的年纪找到了心灵共情,因为爱情一定不会放弃相信它的人,因为深爱着对方他们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因为有些人是你今生再也遇不到的人……

听见时光·听见远方

如果“歌声跨越沧海”,“我”能否“飞到你面前来”,剧目以戏剧手法,用歌声实现了邓禹平与白玫的再次“相见”。剧目主题曲《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其出处是邓禹平的同名诗集,这首歌便是“我们”献给邓禹平和白玫最深情的礼物。跨越半世纪,我们仿佛听到了这对恋人思念的低语,继续用旋律延续这份爱,当《高山青》的耳音与主题曲相互交织,在音符的碰撞之间,邓禹平创作《高山青》的场景如诗画般呈现,白玫的倩影浮现在眼前,又在倏然间,两人触碰到了彼此的温度,心跳再次同频,再也没有分开。

恰到此处,观众的泪腺集中爆发,而再次唱起的谢幕曲《高山青》成为了宣泄情感的最佳契机。观众在间离手法影响下,酝酿了两个小时的情绪在此刻尽情释放。他们当中有许多应邀而来的台属台胞,他们有的轻拭泪滴,有的掩面而泣,这正是中国人亲情、乡愁的情感体现。散场时,令大家意外的是,现场相约而来的朋友、家人不约而同地彼此牵手、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关怀……

让那些深藏多年的心里话借着歌声传递,那些不轻易流露的情感暗含在音符之间。如果说一部音乐剧能在观众生命中的两个小时留下些什么?想必是一张口便能哼唱的旋律。音乐剧《恋曲》的音乐创作选用了重金属曲式与民谣体曲风相融合的手法,一气呵成,曲曲动听。在120分钟的故事里,既有《永无岛》的爱情浪漫,又有《十六岁》的温柔互诉;既有《台北人》的内心宣叙,又有《奔赴》的同声咏叹。当观众走出剧场,会有一首歌的余音在脑海间回荡,会有一首曲调哼唱在嘴边,这才是让音乐剧走进观众心里的最佳入场券。

特别提及的是,此次沿用的全向声音响系统,使得本剧的声场更加符合于情景化的多层级演绎,通过不同的人声和表演区域进行实景化的区分,使音乐与音效、个体演员与群体表演的声音表达更加真实、生动。加之现场乐队的助力,身临剧场的观众将体验到“乐队在身边演奏、演员在耳边演唱、声音自八方入耳”的沉浸感受。

此外,观众一进入剧场,会立刻被用木质结构堆叠起的“恋曲”二字所吸引,这也与剧目的舞美设计相得益彰。其设计灵感来自于老片场、剧场后台、排练室,这些为戏剧和舞台而创造的空间,一方面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另一方面与剧目“戏中戏”的戏剧结构相呼应,以呈现“舞台上的舞台”“排练进行时”,使得观众在过去与现实间闪回,在戏里与戏外间进出。

在服装造型设计上,本剧将人物划分为三个群组,分别为两个时空下的“现实的、鲜活的人”,以及“像一把钥匙、一首诗歌”一样打开往事的、属于那段时代的“符号”。以“抽象”的符号化的人物群像链接两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现实时空,最终实现在过去与当下、回忆与现实、抽象与写实间的融合转化。

历经两个月紧张的排练与合成,在音乐剧的舞台上我们再次看到熟悉的实力派演员,他们有《声入人心》第一季的人气选手、实力唱将张超,曾在音乐剧《悲惨世界》饰演艾博宁、《巴黎圣母院》饰演爱斯梅兰达的康珂然,和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饰演吉蒂的米晨晨、饰演列文的李明屿等新生代力量。

音乐剧《恋曲》作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教融合”项目,优中选优的在校生的舞台首秀,也在接受音乐剧市场和观众的严格检验。这是学校全面推进“两大三结合——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长期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为己任,挖掘四川绵阳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多次参与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携手台湾同胞,传承中华文化,多次主办或承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两岸专家学者互访交流频繁。此次投资海峡两岸题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恋曲》,从故事的原发地到主人公生长、生活的风土人情,从原创到产品,从课堂到市场,旨在以本土故事、原创作品回馈社会,服务地方。

(图片由甲丁文化提供)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