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江西宁都:多措并举兴文化,守正创新促发展

2023-08-09 17:00:29 来源:文旅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客家祖地”“文乡诗国”“苏区摇篮”等美誉,是“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江西十大文化古县”。为学习贯彻全国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宁都县通过有力举措,着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留”下来、“传”下去、“兴”起来。

一、强化三项举措,让优秀文化“留”下来

一是强化挖掘保护力度。结合宁都县历史文化特征,对全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目录,并做好申报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宁都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个;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2个,有非遗传承人126人;二是强化修缮保护力度。近年来,宁都县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所有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对部分亟待抢救修缮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修缮,切实做到修旧如旧。三是强化研究阐释力度。成立了宁都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宁都易堂九子研究会等学术研究会,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研讨交流,对发扬和宣传宁都县红色文化、易堂九子等文化,赋予新时代内涵,有力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宁都县举办“礼赞党的二十大唱响美好新时代”歌咏比赛

二、实施三大工程,让优秀文化“传”下去

一是实施“书香宁都”建设工程。制定了《宁都县书香城市建设方案》,以开展全民阅读为契机,通过建成一批阅读服务点,培养一批书香宁都建设人才,遴选一批书香宁都推广大使,表彰一批“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企业”等措施,擦亮“文乡诗国”名片,打造“书香宁都”特色品牌。二是实施“史说宁都”传播工程。利用电视、新闻、报刊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直播等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宁都县文化遗产宣传力度;通过拍摄宣传视频、讲述文化故事,让文化遗产“开口说话”,进一步讲好宁都故事;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宁都非遗展示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充分展示宁都县非物质遗产项目;设立了“宁都采茶戏”“宁都鼓子曲”“石上曾坊桥帮灯”等9个传习所,常态化开展传习、展示、展演、交流等活动,惠及群众50多万人次。三是实施“文乡宁都”振兴工程。高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宁都县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宁都州城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设施,深入实施当代宁都文艺创作工程、宁都文化精品工程,创排宁都采茶戏《授旗前夕》,复排《宁都起义》,举办春晚、团拜会、歌咏比赛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宁都文化文艺精品品牌。

宁都县小源村活化利用古祠堂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三、做好三个融合,让优秀文化“兴”起来

一是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宁都县推出了苏区红色调研路”“美丽乡村欢乐游”两大主题七条旅游精品线,创新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以旅游精品线路为抓手,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名人名村等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最后一公里,实现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实现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申报工作,整合乡村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红色研学、红色名村名镇建设工作;整合东龙、小源、朗际、带源等古村资源、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极具参与性、趣味性、传承性的宁都客家民俗体验区。三是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多元融合。坚持做好“文化+”文章,走文化、旅游、产业“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路。结合宁都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大力举办采茶节、油菜花节、采摘节等,强化茶文化、非遗产品研究开发,促进文化与产业的互促协调发展。

(图片由宁都县文广新旅局提供)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