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山川万象,坐看云起——何俊杰的舷窗之旅

2023-08-18 19:59:54 来源:文旅中国

20多年来,何俊杰历经了无数次翻山越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跨越大洋的空中之旅,

在舷窗旁坐看云起日落,伺机按下快门,

山川万象汇于镜头,成为无数精彩的画面。

这些画面更像是抽象绘画、图腾纹案,

每一幅都带着浓郁的东方神秘色彩,意蕴深幽。

▲地母:20010年12月,拉萨飞成都航线上
(图/何俊杰)
▲天宫染坊:2015年5月,上海飞莫斯科航线上
(图/何俊杰)

翻看手边何俊杰的摄影画册,感叹他的摄影作品与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充斥于生活中的或风景或人物的具象作品不同,他的作品更像是抽象绘画、图腾纹案,每一幅都带着浓郁的东方神秘色彩,意蕴深幽,让人过目不忘。

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民航飞机的舷窗边拍摄的。20多年来,何俊杰历经了无数次翻山越岭、跨越大洋的空中之旅,在舷窗旁坐看云起日落,伺机按下快门,山川万象汇于镜头,成为无数精彩的画面。这些画面自成一体,独具风格,体现了创作者独有的美学构思,何俊杰也因此成为中国少有的民航摄影家。就像简庆福在他的第一本书《神眼》的序言中写道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做了对大地的理解和膜拜。”

▲胎息:2006年3月,长江入海口上空
(图/何俊杰)

1

摄影是一种过程

TOURISM AND PHOTOGRAPHY 2023

何俊杰的舷窗摄影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契机,在2003年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上,万米高空使他产生了按下快门的冲动,《神眼》由此诞生,冰川微阖双眸,仿佛跨越古今的凝望,这是一种“神性”的接触。在后续的其他创作中,他也会谈及这种力量“我看到一个景物在看着我,我也看着它,我才按下快门。”这些体验带给他一种内心上的震惊体验,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而在他的“传统文化视角”系列照片中,无论是“玄牝之门”、“演易”、“胎息”、“地母”等题目,还是其中博大壮丽的自然之美,都可以让观者从中感受到自身与影像在一种哲学上、意念上的交融,中国哲学中的一些传统关照也与作品得到了结合。

正是这种体验令他在讨论舷窗摄影时格外注重“意念”与“过程”,对他来说“拍摄时首先要保障一瞬间,再来考虑影像的质量。影像质量好坏无非就是照片的精度,而摄影师看到的那一瞬间其实是一种意念和过程。所以我对舷窗摄影的定义,一定是要人在取景框中看到以后按下去(快门)才叫高空摄影,所以我把无人机拍摄、卫星拍摄摒弃在高空摄影之外。”

▲鲛人:2006年3月,东海上空的一处岛屿
(图/何俊杰)
舷窗摄影的魅力有时就在于人与高空接触时的本身,何俊杰在谈及高空时感慨良多,高空带给他思想上的通透,“飞行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观察问题的高度,这三个高度使人的认知不同。在万里高空,既可以仰望无穷宇宙、万千气象,坐看云起云落,又可以俯瞰大地,大地的肌理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他强调人本身的创作,人的过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他看来,“摄影不仅是一种机械,更是人经历的一种体现。”在何俊杰的拍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一定会有收获,有的时候透过飞机舷窗看到的全都是云层,但有的时候云层突然消失,大地突然显现,因此他时刻准备着这种未知的收获,而这或许就是“过程”对他而言的魔力所在。
近几个月,人工智能创作冲击着摄影行业,面对AI图像创作带来的压力,何俊杰对摄影中“人”的强调,对过程的强调也回应了AI的热度。他强调“人工智能能够设计出很好的图像作品,可以替代我们需要的一些商业的摄影作品,但创作过程中的快乐是无法通过AI获得的。”比起远程操控AI,他更希望亲手如实记录下瞬间,挖掘真实的图像背后的故事,在实地中获得警示和启迪,感受摄影本身带给人内心的感情变化。“有两类摄影,一种是为了作品而摄影,一种是在摄影中还要享受这个过程。AI能够达成前者。”这里隐藏着他未能说完的后半句话,即他自己,以及他希望更多的摄影师可以做后者。
▲举杯同庆:2018年10月,上海飞意大利航线上
(图/何俊杰)

2

人与自然:艺术的交汇点

TOURISM AND PHOTOGRAPHY 2023

与很多摄影师不同,何俊杰交流的群体主要集中于“摄影界”之外,不局限于一个领域——“比如说哲学界、书画界、宗教界”,他与他们谈及自己的作品,分享对内容的思考,“不同领域的人看到大地的同一个表情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也使他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创作“一开始的时候,我会给我的所有作品起题目,标出其特定的指向,关注于意向,关注于景物本身像什么,还会引入象形的一些东西,其实这个没有必要,解读大地的表情是摄影的魅力。”

大地无言,而大音希声,由此,何俊杰更关注于大地本身,土地上延展纵横的线条本身就携带着自身的肌理与力量。2017年,他有意识的做了一番尝试,他将四幅作品打印成巨大的丝巾,取名为“大地说”,由模特走秀时披到身上,而当年,爱马仕也发布了一系列以太阳光线为主题的围巾,将太阳在各个时间段的色温作为主色调。谈及此事,何俊杰不无骄傲地谈到“和我一样,按时间来说还是我早,这是我创作的一个延展,模特披挂在身上的不只是一条围巾或图案,而是根植于大地上的一种奇彩,这是很有意义的结合。”模特与披肩,人与大地,在何俊杰看来,他与爱马仕的偶然相通,其实是理念的共通,也即是“将大自然作为创作灵感”,也即是在探讨“人与自然”。

如果回到何俊杰在探索摄影艺术时所受到的影响上,依然可以看出其理念的脉络。他谈到过自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兰克·杜米尼勒的影响,他曾特地拜访过这位摄影与绘画“跨界”的艺术家,与其探讨对宇宙和万事万物的认识,他还送过对方一坛绍兴黄酒,酒坛上写了对方的名字。

▲泾渭分明:2016年10月,长江江苏段上空

(图/何俊杰)

著名艺术评论和史学专家莉迪亚对弗兰克的作品发表评论“在抽象派的外表下,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宇宙能量,使我们从中发现了自然和物质的真谛,以及时间的洪流。”这些语句未尝不可以用来形容何俊杰,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位艺术家早已实现了远程作品上的“神交”。在2012年何俊杰访问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时,他发现自己所赠送的黄酒酒坛还在,但里面的酒早已喝光,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小小的沟通。而这种文化上的交流,艺术上的共通让何俊杰形成了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和认识——“西方跨界的艺术家和我们对自然、对艺术的理解还是相通的。所以即使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万物归宗,最终还是落到一种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探索。”

在这些思想的启发下,他也尝试用自己的作品去引导一些画家和艺术家,让他们重新演绎,用不同的材质来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家都以自己的风格来描绘大地的表情,艺术在其中交流而摄影也由此延伸。这来自他长期舷窗摄影的积累,也是他由摄影所出发的艺术的交融。

▲造字:2012年5月,巴黎机场上空
(图/何俊杰)

3

“我们的家园”

TOURISM AND PHOTOGRAPHY 2023

“自然”一直是何俊杰聚焦的领域,在高空,他不仅能看到高山、湖泊,也能目视赤潮、二氧化碳排放、斑驳的矿山及海洋的污染。在除了《神眼》等作品之外,他还有一个名为《家园》的系列,这些形似抽象画的作品看似美丽,却实际上有着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名字,“温室效应”、“即将消亡的湖泊”、“被污染的河流”、“最后的绿洲”。对何俊杰来说,家园是一个看似浪漫的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些图片很美,但是其背后是人和自然的争夺。”

在一万米的距离尺度下,可以让人一览无余地感受自然的变化,这是一种“上帝的视角”。这种视野带给他距离上的审美,也带来距离上的震撼与悲哀,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展现出了它本身严重的程度。“我认为任何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你给自然多少好,它也给你多少好。万米高空看到的大地表情,有些是给人类的警示,有些是警告,有些包含一种寓意,那么人类应该去敬畏自然。”在他拍摄的《温室效应》中,大地作为视野的分割线,位于画面中间的两个巨大的烟囱冒着黑烟,厚厚的云雾遮挡了画面的上半部分,从中体现出的,是画面所带来的不可言说的压力,这也极大地召唤了作者一直强调的主题——“人类如何对待家园”。

“只有当你了解了高原的天空为什么这么蓝以后,你才会对浑浊深恶痛绝。只有当你看见了海洋的微笑和疼痛以后,你才会在直觉上明辨是非,对人类的化学污染、向海洋排泄污水的举动说不,并抵制这种愚蠢的举动!只有你了解了净土的美好,你才会知道沙漠的侵蚀是多么的可怕,它影响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何俊杰这里,大地的美丽与大地的上的“丑恶”一直都是一体的,他对于大地的思考最终反映在对《家园》的命名上,他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硕果:2015年5月,上海飞莫斯科航线上
(图/何俊杰)

4

旅行的体验与文化滋养

TOURISM AND PHOTOGRAPHY 2023

在摄影家的身份之外,何俊杰还是一位旅行者,摄影对他来说并非刻意而为的举动,而是旅行过程中不经意的发现与思索,民航摄影正是他利用出差过程中飞机上的时间进行的。“和我的工作在时间上并不矛盾,我进行摄影的爱好也无需占用额外的时间。”从不为了摄影而摄影,是他的一种艺术和生活上的坚持。

此外,他也经常参加文化活动,他的故乡绍兴文化底蕴深厚,也是文学巨匠鲁迅的诞生地。几年来,何俊杰参与到诸多关于鲁迅文化的弘扬之中,前些日子,他刚刚出席一个关于鲁迅的讨论会,这些文化上的浸润是他摄影之路上重要的部分。“人人都可以摄影,如何将你看到的转换为你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进行跨界的一些常识。如果你只是一个为摄影而摄影的摄影师,那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他解释说:“比如说古代的一些书法家都不仅仅为书法而书法,他们都是官员,有各自的岗位,王羲之也不是,他是王右军啊。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一方面是记录,一方面是陶冶情操。”摄影和文化并非两面,何俊杰在进行关于鲁迅的文化传承项目时,也在尝试引入摄影,做一些关于鲁迅主题的摄影展览。

前段时间,他开始用自己的理念分析自己所处的绍兴文化,他对历史的、人物的一些现象做了梳理,撰写文章讨论绍兴文化的“公共性”,“公共性就是说共享,绍兴的这种精气神也滋养着一代一代的后人。”绍兴的“公共”园林、义塾、戏曲,服务于社会大众,也就将绍兴的文化传承到了每个人的手里,何俊杰是这种公共精神的受益者也是发扬者。而他所讨论的“公共性”在他这里也与摄影相贯通,舷窗外的景色可以为多人共享,摄影作品也是大众的艺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何俊杰的每一次摄影都伴随着自己的文化理解、旅行体验、艺术思考、自然关怀。民航飞机上,一个旅人凝望着舷窗之外,他的脉搏也在与大地同频共振,摄影之外,文化的记忆通过摄影传递于人们之中。

▲鲸戏:2010年12月,成都飞拉萨航线上
(图/何俊杰)
▲天犬食日:2012年5月,上海飞罗马航线上
(图/何俊杰)
▲渊鱼:2004年6月,杭州飞广州航线上
(图/何俊杰)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