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活跃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氛围,推动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播和传承,丰富暑期课外生活,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非遗、传承非遗,近日,山东省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全市青少年儿童开设的“2023滨州非遗传习坊暑期培训班”顺利举办。本次暑假班包括绒绣、面塑、滨州民间剪纸、博兴草编四门课程,分别由各项目传承人授课。孩子们在传习坊老师的带领下,现场切身体验了传统手工艺制作带来的欢乐。
绒绣最早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无棣及周边地区,以牛氏剟花绣最为著名。因刺绣(绒绣)的特殊性,绝大部分学艺、操业者,仍以女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无棣城乡,除了家庭自用外,多见售于乡村集市。绒绣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习俗、智慧和美好愿望,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面塑艺术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手工艺术,面塑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面塑,即上述所说的,大众化的面塑,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狭义的面塑,俗称“捏面人”, 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的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滨州民间剪纸广泛分布于黄河、徒骇河流域的广大乡村集镇。民间剪纸的制作工具主要是剪刀和纸张,也有刀、剪并用的。作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多具构图简单、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的特点。作品造型夸张,构图饱满,粗犷古拙,体现了滨州人质朴的性格。
草编技艺是我国传统手编技艺。据专家考证,编织艺术的源头应上溯到“结绳记事”。“绳”与“神”谐音,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维、帮助记忆,都用绳子打结。战国时代已有绳结纹饰的铜壶;明清时代人们常用绳结作辟邪的饰物。博兴县是我国主要草编产区之一,也是享誉国内外的“草编之乡”。
“滨州非遗传习坊”是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系列活动。自2015年开始相继推出了“匠心巧手传习坊”“非遗大讲堂”“舌尖上的非遗”“指尖上的非遗”“非遗大拜年”“我身边的非遗”摄影大赛等系列传习、展示、展演活动。2017年正式将非遗传习活动确定为“滨州非遗传习坊”,可以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系统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传习非遗项目的奥妙和精彩之处,促进了市民对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滨州市文化馆供图)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