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讯:旅游 | 风陵渡的金戈铁马与侠骨柔情

2023-03-25 17:17:52 来源:教育快报网


(资料图片)

站在风陵渡,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波涛,我有一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还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激动。虽然已经看不清风陵渡最初的面貌,但这里留给我的想象依旧存在,就如同这个饱含历史沧桑、充满侠骨柔情的名字一样。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许多人第一次知道风陵渡,是在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中。正是在风陵渡,16岁的郭襄第一次遇见了“神雕大侠”杨过,从此芳心暗许,铭刻一生。虽然这是一段悲戚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却也为这座黄河上的古渡口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神雕侠侣》这样描写风陵渡的面貌:“时值二月初春,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头扰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这几日天候乍寒乍暖,黄河先是解了冻,到这日北风一刮,下起雪来,河水重又凝冰。水面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车,许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给阻有风陵渡口,无法启程……”金庸先生通过这段细腻的文字表现了南宋时期南来北往商民渡河的情景,说明了风陵渡作为交通渡口的重要性。

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黄河古渡,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咽喉要道,横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的交界,历史上这里一直以摆船渡河,商贾游人等等都由此通行,甚至有“鸡鸣一声听三省”的说法。

在黄河流域极为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风陵渡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发生了许多非常重大的事件,有些甚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程和方向,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比如距今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当时,周武王联合各部落与姜子牙一个在前,一个断后,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军3000人,甲士45000人,战船47条。从潼关这里经渭河口,浩浩荡荡进入黄河,慷慨东去,直捣朝歌灭纣兴周。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晋争霸,东汉时期的曹操战马超,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到顺治二年的清朝打败李自成的铜关之战,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军队与日寇持续8年的铜关保卫战等。

风陵渡名称的由来也与中华先祖紧紧相连。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三战三败,在第四次大战时,蚩尤兴法布雾,黄帝的将士迷失在浓雾里,不辨东西,不能作战,眼看就要再次落败。这时候,黄帝手下一个叫风后的大臣,制造出指南车,为黄帝将士指明方向,终于打败了蚩尤。遗憾的是,风后死于这场大战中。为了纪念风后,黄帝建立了风后陵,也就是如今的风陵渡。

黄帝和蚩尤的这次战役对中华文明史的影响极其深远,正是这次战役让华夏大地归于统一,实现了炎黄部落最早的融合,并为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在风陵渡似乎已找不到黄帝和蚩尤大战的遗迹,但这些关于中华先祖的历史风云似乎早已融入这个民族的文化血液中。

风陵渡还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败和落寞。1900年,八国联军发起侵华战争,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在守城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殊死鏖战的时刻,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及数百人的随行队伍,仓皇逃出北京,经过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最终逃到了西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渡过黄河的地点,也是风陵渡。虽然是仓皇西逃,却对外宣称“西狩”,所乘坐的船只饰以锦绣,显示出皇家气派,吃穿用度依然尽力追求奢靡。这时候,清廷已经摇摇欲坠,这次西逃加深了清廷的衰败,为日后的覆亡埋下了种子。

余秋雨先生说:“历史,很容易被遗忘,却又很难被彻底遗忘。”风陵渡作为黄河渡口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式结束。随着风陵渡开通了铁路桥与公路桥,古老的渡口停止了运行。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这片因黄河而生的丰饶滩涂变成了变成了以黄河文化风情为核心,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风景区。当一批批游客走进风陵渡,体验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那些展现了中华民族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厚重历史帷幕也再向他们渐次拉开。

(文中图片由薛俊、秦红宇拍摄)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