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将“生而又生”刻画为中国思想的根本特征,以及华夏文明的核心关切。在此背景下,赵汀阳的《历史·山水·渔樵》从全新的角度,有力地推进了围绕“生生”的讨论。方法与解答往往是一体两面的,那么什么才是讨论“生生”之道的合适方式?赵汀阳的回答明确有力:生生之道理应通过生生的方式予以阐释。
▲ 《历史·山水·渔樵》 赵汀阳 三联书店
全书选取“历史”“山水”“渔樵”三个话题进行讨论。三者连缀起来,读者自然而然便能领悟全书主旨,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深刻道理——至高的道理为什么不会凝固,绵延的历史为什么不会封闭,意义的链条为什么是始终敞开的?全书最后把关注点聚焦于渔樵,可谓神来之笔。“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评述历史,话个不休。在赵汀阳看来,话个不休正是渔樵史学的关键所在,这种不断言说的历史,以实践的姿态而非理论的姿态对时空、道理进行着整全性的把握。而反过来说,整全性也只能在这样的动态中得到把握,亦即作者所谓“以话语的无穷性映射历史的无穷性”。
赵汀阳称《历史·山水·渔樵》为一个“实验性文本”。在我看来,本书虽然短小,但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义理深邃,架构清奇,文笔优美。阅读本书是一次过瘾而又富有挑战的精神享受。对哲学、艺术学、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应错过。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 ↓ ↓ ↓ ↓ ↓ ↓ ↓ ↓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