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民间文物收藏和鉴赏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文博机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积极组织鉴定力量,纷纷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文化惠民活动,为广大民间文物收藏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供免费鉴定服务。各地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踊跃参与,反响积极。
5月17日,浙江省文物鉴定站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浙里鉴宝”走进兰溪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针对加活动收藏者的不同需求,活动邀请了浙江省内多位资深的文物鉴定专家,涵盖陶瓷、玉石、书画、杂项等多个门类。到场专家通过观器形、听声音、触手感、看细节等多种方法,不仅为收藏者解疑答惑、免费鉴定,还积极同参与群众互动交流,普及相关文物收藏鉴赏知识。鉴定专家梁秀华表示,通过公益鉴定活动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收藏爱好者提供帮助,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场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2022年起,每周固定时间全天候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免费鉴定咨询服务已成为上海市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成果。“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作为上海市文物局首批推荐机构的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门口,一早就聚集起众多携“宝”前来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们。“以前觅鉴无门,现在还有免费服务”“就想听听靠谱专家是怎么判断的”“有专家帮掌个眼,放心一些,还能学知识”是到场广大藏家的普遍心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物鉴定服务彰显了文博机构的社会责任,更是遏制文物鉴定乱象、保障文物收藏爱好者正当权益的使命担当。上海市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探索的排头兵,对推动全国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南粤大地上,一系列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早在4月底已火热拉开帷幕,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马不停蹄奔赴雷州、海丰、阳江等地,陆续开展了十余场活动,为逾600位群众鉴定物品近2000件。陶瓷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表示,他对这次活动期待已久,当天一早便来到现场向专家请教。在得知自己的收藏品是南宋青白釉双鱼纹芒口碗后,他当场将其捐赠给博物馆,希望这件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此场景并非特例,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近年整合打造了“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品牌,面向全省开展多时段多地点的公益类文物鉴定及文物鉴赏讲座,同时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宣传,系列活动被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2023年文化惠民工程重点任务。
据了解,早在2014年,国家文物局就首次推出“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2020年以来,上海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典型经验纳入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国家文物局在前期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加紧组织协调,加强统筹指导,部署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由试点探索逐步铺开推广,推动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常态化服务格局。截至2023年4月,31个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均已按国家文物局要求完成机构指定工作,151家文博机构被指定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全部面向公众发布服务公告。
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常态化开展以来,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服务机构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对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对服务方式精心设计,多措并举贴近群众需求。在北京、广东等地,文物收藏者可向所在地服务机构预约,申请鉴别藏品年代、材质及工艺属性。山西、山东等地以科普文章、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文物鉴定知识、普及科学收藏理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机构开设了线上鉴定咨询账号,江苏推出“专家鉴宝门诊”特色化体验活动,浙江组织部分服务机构开展了巡回鉴定服务等。部分地区还通过支持文博机构开设文物鉴定课程,组织线上线下文物收藏鉴赏知识讲座等形式,探索咨询服务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全国超过70家文博单位向社会公众发布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活动公告,累计开展百余场各色各样的鉴定鉴赏体验活动。不仅仅是各级博物馆,一些具有鉴定力量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机构、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其中。广大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以文互鉴,乐在其中,给予广泛好评。
据悉,国家文物局下一步将督导各地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常态化服务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加强动态评估和监督管理,逐步扩容鉴定服务机构,规范提升鉴定服务质量,在提高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文物鉴定服务为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美好体验。
(国家文物局供图)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