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云南昌宁,一场“及时雨”,为久渴的土地送来了生机,青山绿水间的山水田园里,空气清新、满眼葱茏。如画的田园里,农民正忙着种玉米、整稻田,一群群鹭鸶鸟跟随着耕田的农机穿梭其间,人鹭共舞织就和谐春耕图景。
【资料图】
“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四面环山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公元1639年农历八月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经昌宁时,这样记录下了昌宁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风貌。时至今日,城市、村落、丘陵、河流、农田相交相融的山水画卷,依然是昌宁最美的底色,成为了昌宁特有的生态文化、田园文化。
初夏田园里,刚收完小春的农田露出了大地的色彩,许多农民正在田野有序进行整田理墒等播种准备。一些早播的玉米和蔬菜,在相对单一的色彩里点缀出勃勃生机。正在菜田间忙碌的村民赵海林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依靠这些田生活,现在有了更好的政策、更好的条件,我们更要把这些田保护好、耕种好,既守住祖宗留下的基业,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很好的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昌宁始终把保护生态、保护农田贯穿于建家、建村、建城的各项建设中。近几年来,昌宁县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田园风光,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最美的大地景观,实现了建设与保护、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子,构建起了“田在城中,城在田中”和谐画卷。
站在田边的硬化机耕路上看周边的田园,入眼都是忙碌的景象。来来往往的农机周围,总会有一群白色鹭鸶鸟相伴相随,一片片农田在农机和鹭鸶鸟携手耕作后,变成了待栽插的水田,映照着城镇村庄和蓝天白云。
田园间,随处都是忙碌的农机和人。东山脚的一片农田里,一台拖拉机正在来回耕田,一群牛背鹭亦步亦趋地跟在拖拉机后。农机手杨正江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还不忘观察着鸟的位置。他说:“我成为农机手已经十多年来,这些鹭鸶就像是我的伙伴,无论春夏秋冬,耕到哪里它们就会跟到哪里,它们总会有序地跟在车前车后,从不会影响我们操作,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有时候跨区作业到没有鹭鸶的地方,还会感觉不习惯呢。”
不远处,一群人正在忙着播种玉米,两台“气死牛”小农机在理墒,两个人跟在其后施肥,另外两个人操作着播种器点玉米种,其他人或挖田头“查缺补漏”,或搬运物资到田间,分工协作,忙碌有序。停在田边的科技服务车旁,农技人员正在给几个农民讲解技术。
“这几年随着许多人外出打工,许多人家的田流转到了一些大户的手里,我们这些人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这几年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起来,去给一些种粮大户收种。这对于我们这些只会种地的人来说,既能种好自己家的田地,又有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正在播种玉米的村民李润芹说。
“我们这里的鹭丝有好几种,有这种喜欢跟着我们的个子小一点这种,还有另外几种一般不会跟着我们走,而是喜欢在水田里。”顺着李润芹手指的方向看去,几只小白鹭就像排着队在插秧的人一样,在水田里漫步觅食,享受着美好的夏日时光。李润芹说:“我们这里的人都很爱护鹭鸶,没有人会去追他们打他们。特别是这几年,政府提倡我们减少农药用量,田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感觉鹭鸶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这几天到处都是种田人,再过半个月左右就该都是绿荫荫的,等到秋天又一坝子黄霜霜的,每天看着许多人来田坝走路、跑步,让我觉得我们这些干农活的人,不光只会种粮食,还会种风景。”李润芹朴实的话语,说出了昌宁山水田四季的景观变化,也说出了昌宁普通居民对这方山水田园的爱。
(吴再忠供图)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