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月13日,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年初以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景区,推进非遗连接当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充分发挥非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年味更加浓厚,节日更加喜庆,文旅消费更加旺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非遗进入景区,可以帮助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在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春节期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多种富有特色的非遗项目走进景区,为景区游客体验本地文化提供窗口,带动了景区再现“烟火气”。
农历大年初一,2023十笏园·城隍庙新春庙会开门迎客。古色古香的国家4A级景区——十笏园非遗特色文化街区内,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年味浓浓的烟火气息,精彩绝伦的民俗表演,流光溢彩的新春灯组,国风浓郁的新春庙会受到众多游客追捧,每天数万人涌入,十笏园非遗特色文化街区成为春节期间潍坊最热门的“打卡地”。正月十五当天,十笏园非遗特色文化街区彩灯高挂、霓虹闪烁,30万人前来赏非遗、猜灯谜、闹元宵,体验民风民俗,感受文化魅力。2023十笏园·城隍庙新春庙会于正月十六结束,共吸引游客138万人次,十笏园非遗特色文化街区今年春节的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
青州市组织开展“千年古城新崛起 红红火火闹元宵”——青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市民、游客欢聚一堂,赏非遗、剪纸、撂棒槌,表演扑蝴蝶、抖空竹等,热热闹闹欢度新春佳节;高密市红高粱影视城以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实景沉浸演艺《高粱红了》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性演出,将吃、喝、玩、游、购、娱等项目“一网打尽”,“红高粱文化年”成为胶东地区屈指可数的文化符号;寿光市非遗项目《月宫图》《荷花秧歌》、舞龙舞狮等十余项民俗文化演出走进寿光极地海洋世界、巨淀湖等景区,受到游客广泛好评;昌邑市剪纸、葫芦烙画、木雕等二十余个非遗项目入驻绿博园景区,举办“文化过大年 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旅游体验;临朐县开展2023“迎新春赶大集”走进管护山活动,安丘、高新、滨海组织非遗走进当地景区,用别样的文化大餐在景区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形式多、年味浓、接地气的非遗活动成为今年潍坊各大景区的一大亮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现场展演,景区游客亲身体验。非遗走进景区,助推了文旅深度融合,也实现了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城市活力的回归,离不开消费的复苏回暖。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布局线上销售渠道,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线下将非遗自然地融入购物节和庙会等各类购物活动中,营造非遗消费场景,激发非遗消费潜力。
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承办的“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在全市范围内火热开展。奎文区组织非遗传承人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传承教育基地开展直播活动10余场次,参与人数约900万人次,销售额近300万元;潍城区线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播、销售活动活跃,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展播100多条视频,其中《中国空间站》视频浏览量达3.1万。仲起潍县萝卜、潍物非遗文创、老猫花灯等参与了文旅之声·红火中国年微信视频号非遗主题活动;坊子区非遗项目蜜枣酥制作、焦糖山楂制作工艺、佛跳墙预制菜制作工艺通过短视频、抖音直播、拼多多等方式线上推广销售,抖音视频浏览量超5万人次,销售额达70万元;昌邑市非遗传承人利用抖音开展线上直播带货,临朐县线上开展了“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非遗风采展,引领文化消费,为经济发展助力。
潍坊各地还利用线下形式组织非遗走进商超、景区,举办黄河大集、年货大集、新春庙会等购物活动,让传统技艺回归生活,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各类线下购物活动成为集采购、娱乐、消费为一体的非遗狂欢盛宴,同时为传承人和消费者搭建一个年货交易平台,促进了产品与市场的双向流通,满足了群众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打通了非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渠道。非遗融入春节消费,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鲜活表达和广大人民群众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潍坊非遗拉动消费累计超过2000万元,相关活动被光明日报、齐鲁晚报、中国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红红火火的非遗消费,为新的一年潍坊文旅产业的发展开了好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通过安排文旅惠民消费补助、抓好节事活动等措施,全面提振文旅消费。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