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日常通用性语言,即普通话。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确定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并致力于开展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让其成为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且极具发展潜力的语言。但是,由于我国地理面积辽阔,且由56个民族组成,不同地域、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包括语言民俗、精神民俗等,民俗文化的差异导致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一些受民俗文化影响较为深远的地区,民俗文化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使得普通话推广工作难度更大。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意蕴,包括历史价值、美育理念、规范功能等,值得人们去不断传承和推广。因此,在普通话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均需要推广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普通话推广与中华民俗文化的融合工作成为关键。基于此,笔者拟深入分析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系统总结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策略。
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关资料图)
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广泛传播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也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两者间相辅相成,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
普通话推广有利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其一,普通话是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之一。通过普通话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符号化,让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得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二,普通话是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情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导致一些优秀民俗文化不为人们所知。若通过普通话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内涵完美地表达出来,能够极大地扩大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其三,普通话是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方言,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受限。若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将有助于消除各个不同地域间民俗文化交流的障碍,从而有利于不同民俗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传承有利于普通话推广。一方面,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含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独特的价值理念,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吸引民众学习。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通过普通话来展现,不仅能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价值,而且能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人们已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更加注重精神需求,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华民俗文化,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普通话也将得到推广。
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困境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难题。
目前,部分地区民众对普通话推广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优秀民俗文化是当地民族经历悠久历史而形成的瑰宝,当地民众对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民众认为当地民俗文化使用普通话表达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民俗文化气息,从而使得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太愿意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有些地区交通不便,民众的主要生活区域仍然局限在当地,平常生活中只需要使用当地方言,没有使用普通话的场景需求。在没有场景需求的情况下,大部分民众未能体会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也不太会去主动学习普通话。此外,部分地区的基础文化设施较少,且信息传递环境较为闭塞,制约了普通话的普及和运用。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之间存在矛盾。一些地区的民众从小使用的语言是本地方言,甚至老一辈的农村教师在过去教学时也大多使用方言,导致本地区民众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音口形,发音习惯较难改变。
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作用还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普通话推广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方面,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是关键。但是目前在一些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往往只重视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方式较为单调,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一些学生难以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运用。此外,一些地区的学校双语教师仅重视普通话在考试中的应用,所使用的书面化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学,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练习时间,导致普通话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真正地促进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
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策略
若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能够实现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针对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笔者从宣传力度、矛盾平衡以及学校作用这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加大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融合的宣传力度。其一,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融合的宣传工作,为民众讲解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民众学习普通话和传承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热情。其二,社会各方要积极参与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融合的宣传工作,加强普通话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在社会上形成普通话学习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并行的良好氛围。其三,利用广播、电视、横幅、公告栏等多种宣传途径,提高民众学习普通话的意识,同时鼓励民众学习普通话,加快推进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进程。
平衡普通话与方言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国家大力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并不是要摒弃方言文化,而是希望通过普通话普及,在多种语言和谐共存下,人们仍可以使用共通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在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应尊重当地的方言文化,确保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平等关系,有效推动普通话与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融合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普通话和方言文化的融合发展应注重语言交流环境,在家庭聚会、亲人交流时,使用方言能够增强亲切感,在工作、学习时,使用普通话则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地区的人进行交流,消除语言间的沟通障碍。
充分发挥学校在普通话推广与中华民俗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其一,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普通话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普通话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其二,发挥学校学习阵地作用。学校是学习普通话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可以在部分地区开展双语实践教学,不仅提升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学生对本地民俗文化的认知。其三,发挥学校培训基地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将普通话和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作者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