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 产业一体化下 山东启动“最强廊道”升级战

2023-02-01 11:12:52 来源:教育快播网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走廊,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头作用。

山东正在强化济青廊道,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先锋部队”。当“廊道经济”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纽带时,新的动能和红利从哪挖掘?产业一体化下,济青廊道如何从一条“交通廊道”升级为一条有全国竞争力的发展轴带?济、青、潍、淄之间的互联如何催生出质变的化学反应?这是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计划要给出的明确答案。


(资料图片)

济青廊道是山东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济青廊道串起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市,是山东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21年,这四市的GDP总量占到山东经济总量的44%。

2022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步入第5年,济青廊道沿线四市有了更多合作点,而串起它们的最大纽带,就是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共同目标下,往先进制造业强市迈进的步伐。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中,青岛(7)、济南(14)、潍坊(35)、淄博(53)分别位列山东前6名,由此可见四市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实力排在全省第一阵营。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数量展示了一座城市先进制造业的“肌肉”。公开报道显示,在济青廊道沿线,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共369家,其中青岛151家、济南85家、潍坊68家、淄博65家,整个山东756家,数量居全国前三,济、青、潍、淄占到山东省的49%。

2023年,四市GDP增长预期均定在5%左右,其中济南、潍坊定下了工业增加值增幅6%的目标。

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可或缺。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工作重点中,济南和青岛都提到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往高端化发展。

以生产性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升级的“协同作战”,是摆在每一个制造业强市面前的课题。2021年,江苏以4.1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夺得中国第一制造业大省宝座。这是26年来江苏首次反超广东,两省差距仅100亿元。反超的关键在于江苏先进制造业贡献的增加值。目前,江苏有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开局,江苏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布了“十年倍增计划”。截至2021年底,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在“十年倍增计划”中,江苏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万亿元。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必然会溢出,赋能周边城市制造业。2021年,青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826.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34.1%,2022年突破5000亿元。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青岛生产性服务业的“明珠”。2022年,国家级“双跨”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赋能青岛企业4500多家,新增产值300多亿元。

这样的创新要素,已经沿着济青轴带外溢。

在济南,卡奥斯已与济南市章丘区政府、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重汽、章丘区刁镇化工园区、天海新材料智能工厂、明水大化集团等14家章丘重点企业合作。

在淄博,卡奥斯以“窑炉数字大脑”为淄博的窑炉企业数智转型赋能,为企业提供窑炉运行参数状态监测、运行工况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服务。

2021年4月,淄博市与卡奥斯合资成立海智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市占股40%,卡奥斯占股60%,双方合作,聚焦能源电力、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淄博市优势产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

在潍坊,卡奥斯正在组织团队开展产业调研,结合潍坊产业特色定制工赋模式。

2022年9月,由卡奥斯牵头,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协会、浪潮、橙色云、蓝海、黄河工业互联网、未来集团参股成立工赋(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承接省内工业互联网赋能项目。

海智造和工赋(山东)这种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正在快速推动创新要素突破行政边界,向产业共同体方向发展。

济南生产性服务业的“明珠”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软件业已成为山东优势产业。1月13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2022年1月-11月,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增长18.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跃居全国第四,18.9%的增速在全国软件产业前十强省市中居首位。

2021年,济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突破3800亿元,收入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名,规模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2023年规模要突破4500亿元。

这样的量级,必须要形成外溢。

现在,济、青、淄、潍四市间的科技产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能级越来越高,尤其淄博和潍坊在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更高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创新一体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就成为刚需。

推动济青发展轴带一体化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已经到来。

济青两市要担当起发展轴带的创新策源地

今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传统产业“强基工程”,完成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理,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构建典型应用场景5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这样的“强基工程”,潜藏着强劲的意图变革的工业力量,工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在这里能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发展的加速度。

记者注意到,今年淄博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济淄同城化。同样,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核心圈层同城化发展。双方的同一节拍,点出了济淄同城化的紧迫性。

淄博是省会都市圈中规上工业营收增速最快的城市。截至目前,淄博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3位,全市460个重大项目中,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农业等11条新赛道的新经济项目达97个。广阔的应用场景需求下,2022年,淄博提出打造“中国北方AI算力创新中心”的新目标,不光引来了商汤科技,还与济南超算合作建设超算平台,挂牌成立淄博市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

技术、产业、城市之间正耦合联动、互动生长。来自青岛的卡奥斯和来自济南的算力这样的创新资源正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积极流动、重组。

潍坊、淄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济青发展轴带的这两座节点城市正积极打造“四新”产业和数字经济,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提供“试验田”,它们也是蓄水池,承接创新要素外溢。而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成为对周边城市辐射力的重要指标。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青岛的“科创家底”——崂山实验室挂牌运行,5家实验室在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中获得批复,省重点实验室达到51家;102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1/3。

2020年,青岛的研发投入强度在2.4%,2022年增长17.9%,2026年青岛的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3.2%以上。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济南新获批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各5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全社会研发综合投入占比达到2.68%。

对比一下苏州。2021年,苏州市研发投入比重为3.91%,苏州工业园区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01%,这个数值已经与以色列(2020年5.44%)、韩国(2020年4.82%)等先进国家水平相当。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1个科技集群,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以及上海—苏州分别跻身全球前十科技集群。上海—苏州首次作为一个科技集群入榜,标志着长三角科技集群开始突破行政边界,向科技共同体方向发展。

同样,济青两市要担当起济青发展轴带的创新策源地,突破行政边界,向科技共同体方向发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济南到青岛高铁最快1小时23分到达,这个时间足以形成足够强的协同效应。交通走廊可以跨越时空距离,但创新要素的协同上,却不是高铁和高速能够解决的。

1月14日,央视新闻报道称,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面对这样的“双中心”顶配,山东除了靠济青发展轴带紧密结成两大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合力,别无选择。

从“交通廊道”升级为有全国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经过5年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正在沿着济青廊道汇聚,而潍坊、淄博在新兴产业上的布局和快速崛起,让济青廊道的增长极从两点变为多点,也让山东经济更有看头。

在长三角,产业组链成群,已形成包括“研发—产业化”“整机—零配件”“生产—展示—销售”“制造—服务”在内的各类协同。许多产品和服务在长三角不同城市节点间发生高频互动的紧密链接,一起分享高能级产业的价值红利。

标杆在前。促进济青廊道间要素流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交流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平台和科研资源共享,联合开展产业链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把产业链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是济青发展轴带需要挖掘的红利。

2022年,潍坊全面启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建设项目建设。与此同时,2022年11月,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揭牌,这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全省目前拥有的虚拟现实领域的高端研发机构中,绝大部分位于青岛崂山区,全国约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在此汇聚。

那么,在虚拟现实/元宇宙这个新兴产业,青岛和潍坊能否在硬件制造、内容、科技创新中心、综合配套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高频互动和协同,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的跨区域先进产业集群?

同样,在济、青、淄、潍四市各自聚力发展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氢能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磁悬浮、精密机床等“四新”产业上,同样存在众多产业协同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山东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济青发展轴带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加强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串联起大大小小增长极的发展轴线,放大原有增长极,推动沿线各增长极联合,进而生成范围更大、一体化水平更高的经济区。

2022年11月发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出现一个重要信号,江苏上榜的通泰扬(南通、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泰连锡(泰州、连云港、无锡)生物医药集群、苏锡通(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均跨越了行政地域的限制。这意味着代表更高能级的先进产业集群“国家队”,正在从过去的单枪匹马扩展到现在的千军万马,这不光促使规模效应最大化,也意味着量级、竞争力的倍增。

构建济青发展轴带的“循环系统”,破除阻碍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各种壁垒,打通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交通链、信息链、服务链,归根结底是要创新要素流动起来。

济青廊道上的“毛细血管”正在因为沿线城市的新动能而热血奔腾,它能否从交通廊道升级为产业链廊道、创新廊道,成为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经济走廊,离山东“交卷”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来源:齐鲁晚报)

责编:王天惠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